任协华:从异议人士被从台湾遣返看转型的线索和机遇

發佈時間 : 2017-1-23 23:19:35

(民主转型与十字方针征文)

2017122taiwanditu.jpg (300×574)

台湾(网络图片)

台湾作为民国的终结

大陆多名异议人士因认同“中华民国”、“偷渡”至台湾桃园直至于近期被遣返一事,所体现的即是当下事件政治的景观中,有关大陆民主转型与华夏历史的双重迷失。认同民国不等于认同并理解台湾作为独立地区的主体深度,一如在认同台湾之外就可以也一定会有不认同民国的锐利姿态,这一切皆源自对当下现实之中历史涵义的误读。被遣返事件引起了激烈的回应,有表示此异议人士太过幼稚的(如何幼稚再议),也有人撰写文章批评民进党毁弃了民主,而在此视野之外,却都回避了一个长期被掩盖的问题,即:台湾是台湾,民国是民国;台湾史不是民国史,反之亦然。

从当代政治的视域出发,台湾在表象上是作为民国的延续体而存在,但在其深度肌理中,事实却是,当下台湾之所以成为民主承载体的台湾,却恰恰因为,台湾是作为民国的终结而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政治启示,这一点,从蔡英文担任总统后就可以看出。而仅以博讯网为例,几乎一整年来,上面都充斥着唱衰蔡英文的文章,不是说经济不行了,就是指台湾民众对蔡英文的支持率已经下降到非常可怕的程度。总而言之,这些不满、唱衰和施压,无不源自对台湾(地区)与民国(国体)的含糊理解。也就是,大陆异议人士要投靠的是民国而不是台湾,那么,台湾当局当然就有理由将之遣返,因为这不仅是一种冒犯,也是对台湾作为民主体系在东亚领域内的消解,由此也就构成了一种新的威胁,也就是试图运用对民国假象的向往(这是源自早期大陆民主启蒙运动的错误和狭隘),来达到拆毁、溶解台湾民主的独立体系,而不是首先遵循台湾作为真实民主的主体和族群意志,使民国终结于台湾当下和未来的形态中,这就是在本质上的对台湾的误读,是缺乏现代民主基点的一种消极视野。

因此,以民国这顶大帽试图向台湾施加压力,尽管还带有“异议”的身份,但仍免不了被台湾作为独立地区的实际状况所谢绝。之所以要讲,台湾是作为民国的终结,是有两层涵义,一是民国并未终结于中共之手(这是事实),其二,则要重申台湾亦非民国的承载地(政治形态)。台湾要终结的不仅是蒋氏父子的民国,也必然要终结大陆历史中的民国,为的是,对华夏民族重新确认,以恢复从近代史以来直至当下的民族身份(这是源自民族危机下的自救),因此,就要首先做到,让台湾的归于台湾而非民国,让民国的归于民国而非台湾,而台湾终结民国即是要上升到现代民主的范式,以拯救华夏民族的自然性和人性。

民国的断代与迷梦

民国的断代不仅是因为受到中共的挤压、乱入和蛊惑,同时也受制于民国自身内部的消耗,也就是孙文的民国和蒋介石的民国构成了冲突和对峙。民国同时也因无法正视自身的正当价值从而陷入社会的矛盾区域,这种矛盾贯穿于整个民国史,一直延续到台湾后依然无法克服。两次国共合作即是矛盾激化的具体症状,也加大了民国自身在政治上对民主的偏离,因为合作从而又导致了整个大陆的分裂和不可调和的族群迷乱(成为大东亚共荣圈的良民既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也有因同时被排除在民国和中共之外无奈选择的一面),这所有的一切皆是因民国经蒋介石之手从而和早期的民国理想形成对抗,而随着社会与政体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则又导致了中共具备入侵大陆、改变民族属性、激化并以军事武力进行内战的可能性。

而在这个时期的大陆近代史中,其主要原因是蒋介石作为民国总统,缺乏并无从把握和判断中共的嗜血倾向(剿共匪是情绪使然,而非政治判断,否则不会剿了又要合作),以两次合作的败笔打乱了民国作为华夏民族步入现代民主的大好时机。不仅如此,两次合作又再一次偏离了民国作为自由秩序的开端之于大陆的发展性机遇,盲目信任中共,惧怕权力的灰色地带,最终导致的则是民国的民主陨落于大陆之后,又以入侵者的形态步入台湾领域,从而在大陆和台湾两个地区彻底丧失了民国历史中作为政治的价值和意义,丧失了以“民权”之名、历经艰难所谋取到的从封建帝制格局转向行宪、民选、步入当代历史的过程。

因此,在台湾必将作为民国的终结之地之后,其意义重大的另一面则是,不是从恢复民国的历史和脉络出发,而是要从民国作为断代之后的地区状况展开,以达到并建立一个“民国后”的现代政体。由此,也就有了台湾区别于民国、民国将终结于台湾,以断代之躯烘托一个全新的台湾——最终就是,为了它所渴望照耀的大陆。民国不断代、不步入历史、成为过去,则台湾的民主无法持续。台湾丧失,则大陆无望。这个逻辑就是,台湾民主是台湾民众持续抗争、不断进取的成果,而非民国的恩赐;而没有台湾作为现代民主的引领、导入和标刻,大陆就依然会纠缠于民国的迷梦,从而无法形成主动进取、成功塑造华夏民主的主动意愿。

蔡英文经现代民主之手,成为民选总统,随即展开清理国民党党产,即是在此民主框架下,断代民国史的开始,同时又对与中共大陆的关系展现出了不卑不亢的姿态,这意味着台湾作为华人区域内现有的民主体制,在展开对民国的断代时,也更要明确台湾、民国与中共此三种格局之下的真实关联。很多人(无论海内外)从来就不知道此中深意,连篇累牍对蔡英文的政治涵义进行曲解,甚至加以诅咒,仿佛非要她叩拜在中共之下,以民主之身屈服于中共极权才肯善罢甘休。不谈这种狭隘的视野会给硕果仅存的台湾民主带来多少干扰(香港的今天就是屈服中共的写照),而是首先要澄清,将民国终结所具有的政治视野将对大陆产生非常惊人的民主深度,清理党产意味着台湾要终结民国,是因为惟有终结民国,才能抛弃依附之身的种种景观,才能在最终意义上开启终结中共的道路。中共与民国的关系是共生和互亡的关系,只要民国不终结,中共就不会消亡,因此,台湾不是民国的现代版本,而是相反,台湾是民国的外在表象而非实质,惟其如此,台湾才称得上是华人尤其是大陆民众的未来。

非暴力典范:台湾超越民国和中共的政治伦理

大陆的一切都是历史问题,而台湾则是当代视野下民主制度的现实伸展。台湾既要从民国的迷梦中切割出来,又要摆脱来自中共的诅咒、漫骂和武力威胁,遣返向往民国的异议人士就是理所应当的政治节奏,也更是台湾之所以具备超越民国亦超越中共的政治原意。而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进行慎重抉择和考验智慧的试金石,就像如何看待和理解何谓美中关系一样,如果不能解读出这是美国与中共的制度对立,而误以为这是美国与中国的战争,那么,同样就不会理解台湾不是民国的现在,弃民国而卫护台湾才是大陆和华人的希望。

以断代民国为参照,符合在最真实的现状下将中共终结的政治逻辑,这就如同,当有人依然沉浸在已经失效的民国宪法中时,也就同样无法阐述出当下大陆的民主前景(更不要谈改良公知高呼要遵守中共的宪法是多么无知了),因为这世界不存在一种不经过抗争但却会唾手可得的民主制度,更不会存在一种依附于现代民主但却盲从历史的民主视野,蔡英文作为一个标志,所确立的当然不仅是对于民主的坚守和开拓,更重要的是,她必须要摆脱来自历史的纠缠,以首先回应台湾民众作为现代族群的存在和前进目标。

与之作为对比的则是,台湾国民党仍然和大陆中共保持着一种荒唐的密切关系(如洪习会),也就是通过依附于反人类的暴政从而获得存在感,而这就是民国分裂的明喻,是孙文的民国和蒋氏父子的民国共同断代直至终结的现实线索。蔡英文不是蒋介石,不搞民(民进党)共(共产党)合作,台湾也不是民国的象征,而是现代民主之于大陆的照射,是华人历史上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真实民主的散发地区。因此,向往民国的其实根本不需要到台湾去,而是应该继续留在大陆,最好是到重庆去,去和共产党恳谈,或者等待第三次国共合作。惟有向往民主自由的,才能在现代意义的层面上去遵循和维护台湾民主制度。由此,蔡英文既要清除历史中民国政治的负资产,又要切断与中共合谋、继续奴役华人的路径。而蔡英文的台湾即台湾民众的台湾,一定要比洪秀柱的民国(和中共苟且的民国)要好得多。

蒋氏以民国之名入侵台湾,和中共以共产之名入侵大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属于一种强盗政权,也都是华人之于华人内部奴役的写照。而民国不终结,则中共就不会消亡,既然台湾已走向民主,就不存在要倒退回专制时代的道理,这就是在本质的领域内,现代台湾能同时超越民国和中共的政治伦理。民国激发的是华人对恶的接纳,如孙文接纳袁世凯,如蒋介石接纳毛共,而中共激发的则是华人对嗜血的放纵,如毛的文攻武卫,如邓的六四大屠杀,蔡英文则能超越此种种制度与体系的陷阱与困境,以台湾视野涵盖华人领域,谢绝与中共合谋侵害华夏民众。而“异议”人士的表皮化则决定了思想的片面和乏力,是渐进改良的一种低端版本,因而,此“异议”几乎没有民主的价值。

台湾以纤秀之身,承接华夏文明的转折与突破,并最终要朝向击溃中共专制的路径,这不仅是台湾民众上下一心的不懈抗争,也源自于对人类正当价值的确信、坚守和不离不弃,在这一点上,大陆改良派以及僵化的“东林党”是无法理解也不愿正视的,甚至还有甘愿屈服于中共淫威之下对台湾反戈一击的所谓自由志士,而从来就不懂得,让台湾的归于台湾,才能得以由此征途,开启反制中共暴政的现代路径,更不能理解,让民国的归于历史,以摆脱绵延两个世纪中共与民国的纠缠,对于大陆实现民主转型所具有的深刻意义,台湾不是中共的延安,不需要依靠收割年轻血液来壮大邪恶势力,更不需要青年女性奉献肉体满足权力淫欲。这就是台湾与民国之争的议题下,政治体制的转变和当代肌理,也更是台湾民主之于现代大陆抗争的一个重要启示,捍卫及开拓台湾民主果实,理解并把握台湾作为非暴力抗争和普世价值的当代典范,不仅关乎台湾民众,更关乎大陆民众的未来,关乎华夏族群的生死存亡。

来源:民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