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之许:孤独的口炮

發佈時間 : 2016-8-14 22:37:47

(参与2016年8月14日讯)

2008年是个分水岭,一些人觉得公民社会开始成型,客观而论,此前十多年市场化全球化,经由奥运等事件激发,加上微博效应,确实形成了自由化言论和文化消费的一个高潮,但同时,县长,诺奖、茉莉花打压,构成了抗争与打压交织的另一条线索。

在很大程度上,公知和口炮之争与上述对现实进程的分歧有关,公知眼中,是公民社会发育和壮大的上升态势,口炮眼里,是抗争反对屡败屡战、日趋严苛的暗淡前景,前者觉得后者夸大其词,无非是想抢夺话语权,后者觉得前者无知无畏,早晚吃瘪,连带着前者认为后者居心叵测,后者觉得前者借机牟利两头通吃。

以这几年走势来看,不论动机只谈事实,公民社会发育上升论破产了,严苛打压前景被证实了。口炮比公知更能抓住时代的脉动,预测走向,无非是掌握事实更全面,认知到了被屏蔽的抗争和打压的长期事实。公知则选择性地采用特定信息,沉浸于微博的虚假繁荣,并由此炮制出各种虚假希望,自欺欺人。

与口炮恰恰相反的是,为证成公民社会发育乃至互动渐进可能,公知群体有意识地淡化乃至回避各种打压事实,县长、诺奖、茉莉花的同时,公知话语的焦点却是影帝政改、围观改变中国,独立参选等等,一边正视抗争和打压的长期事实,一边刻意回避,谁对现实进程的认知更可能经的起检验,不问可知。

这也带来所以如何看待08-12的自由化言论和文化高潮,包括公益等空间的推进尝试的价值的问题,从口炮的角度,这一高潮以及尝试同期,伴随着压制的升高,就已提前注定了其结局,换言之,这不过是抗争与打压主轴之外,因各种因素而出现的插曲而已,但这一高潮以及尝试的参与者不大可能同意这一评价,仍试图将之作为主线,不过在当前冻结时代的背景下,如此论述很难为人信服了。

以上几条,本为铁志 @soundfury 兄的文章触发,然后就发现了端传媒这篇文章,作者也注意到了我说得口炮v公知的分歧,或者他说的抗争与建设的分歧,曾经,在所谓公民社会元年的虚矫之下,抗争、反对的理念曾经是显得那么的孤独,当然,如今也依然如此。

来源: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