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改革为什么总是让人如此心寒

發佈時間 : 2016-7-17 23:56:50

注:本人曾于19903月——199211月在江苏省无锡市83428部队服役,本人曾修炼过大法神功,亦因此遭受工行当局迫害。请捐款支持我们建造“海宁工行下岗受难员工纪念馆”,昭示后人铭记历史,以史为鉴:请把划线支票,寄往“中国浙江省海宁市长水路11301室”,支票抬头请写“鲁滨”。您的捐款对我们很重要。谢谢支持!

三十年前,改革曾一度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举国欢腾。这三十年,尽管我们党和政府的每次重大会议都在向人民向世界昭示着改革的伟大成果,昭示着改革的伟大胜利。但回过头来看,我们的人民对改革又是怎样的一个心路历程呢?人民对改革从最初的热烈拥护到反映平淡,再到人民对改革噤若寒蝉。这样的改革算成功吗?我想,这千秋功罪,后人自有评说。

正像民坊间所流传的那样:“房改让老百姓住不起房,医改让老百姓看不起病,教改让孩子上不起学”。其实,对于改革,它给人民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企业改革还让工人下了岗,变成了游民,工资改革让老百姓喝了汤,物价改革让老百姓瘪了口袋。可以说,三十年前时髦的“改革”口号,已经成为盘剥和掠夺老百姓的遮羞布。从某种意义上讲,如今的改革,不但已经变成专制的代名词,也已成为权贵盘剥和掠夺的工具,它使强取豪夺合法化,让人民有苦无处诉,有泪无处流。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我们的当政者没有很好地从政治制度上反思给人民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灾难,不是把人民的苦难归咎于自然灾害,就是将国家运行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归咎于某些领导者。在计划经济时代,当政者没有认识到自身在经济管理上的不成熟,甚至不能客观地承认自身在经济管理上的无能,更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上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各级执政者,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过于迷信上一级的指示精神,把这些指示,简单地运用到经济管理工作中,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圣旨,坚决地服从和执行。这种所谓的执行力,由信奉到崇拜再到依靠依赖的工作理念,不去钻研具体问题,而是一层压一层,成为我们政府工作中的庸人信条。这也就是我们常常在重大问题或困难时看到听到的:“只要坚定地跟着党,依靠党,就一定会取得伟大胜利……”表面上看来是党和政府在处理问题和困难时的决心,但实际上也使经济管理工作简单化,忽略了经济管理和经营中的地域所形成的自然差别和人际差别,把经济工作、经济管理仅仅是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在执行,唯上级指示精神是从,从而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从而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我们常看到,上级领导到哪考察,看某种经济作物好,不管其它地方的自然条件是否允许,四处推广;看到某个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好,有效果有效益,也不管这种管理模式架构历史渊源等是否与其它企业的生产经营相适应,一律要求推而广之。久而久之,这种逆规律而作的行为,导致了各地经济和企业经营普遍地举步维艰,效益无从谈起,更别谈发展。从而产生了惰性,出现了人们所说的大锅饭。无疑,这种体制这种管理模式是难以为继的。问题出现了,又把责任归咎于个别的一些领导者身上,而后果则由广大的人民来承担。

改革是精英掠夺的工具和代名词

我们的人民曾热情洋溢地欢迎着改革开放,但不久便发现,这些改革,都是利益的博弈。作为老百姓,因为没有话语权,所以这改革的种种板斧,永远都是砍到自己身上的,痛是需要自己承受的。没曾想到的,却是此没完没了。

改革,使我们的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工作没有了。由于政制和体制性的原因,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工厂经营不善,更由于管理者的懒惰和无能、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等等,造成了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积压等一系列问题都归咎于计划经济,根本就不了解导致亏损的深层的原因,更加不敢一针见血指出当前的社会问题是政策性、结构性的错误,而是简单归咎于工人,最终归咎于广大民众。于是改革开始了,什么兼并,什么重组,城头不断变换“大王旗”,原有的政府和工厂管理者们,干得好不好都是社会主义的“功臣”,或升或迁,一个个都养了起来。而工人,则纷纷下了岗,不但失去了生活保障,也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养保障等,许多人甚至连一点微薄的破产补偿都得不到,都让那些官僚们以各种借口瓜分了。那些下岗工人们,也就只能如那那个短片中所描绘的那样,在风雨中悲情地唱着:“看人生豪迈”,然后一切“从头再来”。

这几年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将原来的职工视作改革对象扫地出门,几十年的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竟然全部打水漂,视而不见,很多为企业奉献几十年的企业干部无可奈何地感叹:“工作岗位就是稀缺资源,即使你有再好的业绩、再好的群众基础都是白搭!你把企业经营好后,利益集团一定要把你撤掉,让他们的皇亲国戚来捞一把!如果你干不好,更要换你。相反,利益集团的皇亲国戚如何亏损也无所谓,反正捞一把就走”,话语权掌握在利益集团手上,无论干好干坏都要撵你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些年“招聘”进来、担任要职的都是权贵利益集团的皇亲国戚!

世界各国领导人都以解决国民的就业岗位作为自己的责任,他们的国情报告都以增加国民就业岗位作为政绩显耀,而我们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自称代表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府竟然不顾我国的最根本国情,提出“减员增效”的方针,于是乎,过去十多年,中国社会的改革推行的“减员增效”,实际上“减员”的都是普通劳动者、其中不乏默默地忠诚奉献的老实人,留下来“增效”的很多都是利益权贵、或其皇亲国戚!这些所谓“改革”从来不提“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各地区、各单位张口解放思想、闭口改变思路,几乎无一例外地以“改革”为名将异己推出单位大门、推卸包袱,以利于自己收入最大化,或者腾出岗位安排自己的皇亲国戚!如此的改革将巨大社会矛盾推给我们的社会!我们不禁要问:如此改革,我们减什么员?增谁的效?最终受到损害的是人们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损害的是我们社会的安宁!

不可否认,在改革的初期,我们老百姓也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一些好处,比如说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系列方面的条件得到改善了。但很快成了过眼云烟,社会福利成了一部分人的福利,社会发展的成果成为一部分人专享的特权。

如果说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住不上房,或者说住不上好房子。那么,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市场经济了,人们依然住不起好房子或者说住不起房。因为,现今的房子,早已失去了安居的功用,成为有钱人投机炒作的商品,成为空中楼阁。杜甫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多少年来一直成为天下所有寒士们梦寐以求的向往。今天,我们不得不对此重新注解。因为,今天我们才知道才懂得,即便有了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也未必住得起,只能望房兴叹。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看病还能报销或者能报销一部分,即便自费,医药费用也比较低。那时,我们虽然不富有,但少有因医而致穷的。现在,表面上看起来大部分人都进入了医保系统,但看病仍是件艰难的事,因为在琳琅满目的药品架上,能报销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药都成了自费药,且有些药品和用具不但是暴利,简直就是天价。再由于医疗系统经营的功利性,以及医生道德水平的普遍下降,医药之间相互勾结,让老百姓无法承受现今的医疗保障。

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上不上大学“无所谓”,全在个人意愿,在个人对知识的需求。谁都知道,知识的学习也是需要天分的,尤其是对那些专业性很强的高精尖的知识,并不是谁都能掌握的。我们大部分人,也只能掌握或具备一些基础的专业知识,“术业有专攻”理也在此。一句科教兴国使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从过去的一味地否认文化教育到现在一味的把文化教育当做兴国“万金油”,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族悲哀。过去,即便我们当工人,虽然是辛苦一点,工作生活也还能过得去,也不会感觉低人一等。从许多资料上看,即便是现今发达的欧美,当个工人也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当好了一样可以衣食无忧一样,一样可以和那些白领们平等地共享社会福利,共享社会进步成果。而现今的体制,现今的教育,一方面大学生们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用工单位找不到人,简直就是极大的浪费。不管哪个单位,许多在职职工,本来就不过初中小学文化程度,非要去弄个大专本科文凭,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将民众往疯里逼的体制。现在的社会,不管你有没有对知识认知的天赋,好的赖的都上学了,可结果又怎么样呢?我们花费了大量的钱财送孩子上大学,换回来的一纸文凭,却连当工人的资格都没有了。即便工作了,连个身份都没有,连个最起码的社会保障都没有!

人们猛然发现,种种改革所带来的好处不仅与自己无缘,甚至成了权贵们掠夺的工具,使掠夺合法化。

改革难道只是喂饱了一群权贵?

那些权贵,不但房子占据着一套又一套,就连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也不放过,而真正需要住的老百姓是很难住得上,大都被那些权贵们用来养情妇,或倒卖套利。报章、网络爆料的许多宝马奔驰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住宅区进进出出还少吗?那些权贵们,一边成天介的泡在酒店舞厅等娱乐场所,一边又长期包住着干部病房保养着。而老百姓依旧是病不起,甚至是死不起!那些权贵,不学无术,却借着教改的春风,一个个泡在会议上,酒店里,却上了大学,变成了大学生,戴上了硕士、博士的帽子!

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分化。这种分化,不只在于贫富,更在于权贵们对收入分配对社会福利和保障的种种特权。一些政府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都按照职位享受着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和退养保障,且享受着各种各样的特权。

90年代,我在银行前台,多年不见的原市委书记来到银行,拿出一沓子存折来,让我区分一下是哪个折子是什么单位发的工资折。我说怎么这么多折子,怎么不将不用的消掉。他说:都有用,这是不同单位发的工资奖金等折子。看我纳闷,他解释道:当年他从企业的党委书记调至市委担任市委书记,当时有个政策,为鼓励一些企业人员管理人员到政府或一些其它单位工作,凡副处级以上企业管理人员调至政府或其它单位后,仍可享受原单位的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而当他调至省人大担任财经委副主任时,也按此政策享受了原企业和政府的各项工资奖金和津贴等福利待遇。也就是说,从企业到地方政府再到省政府,他同时享受着三份工资奖金和各种津贴。 这是厅局级领导的工资福利待遇,那么省部级,总理副总理级以上的呢?从一些资料上看,他们享受的各种福利待遇,简直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欧美国家的那些政府官员恐怕自愧不如。

我们的权贵们,为了搞特权专享特权,操纵人大,胁迫政府,借助于改革,巧妙地经济生活中搞起了所谓的双轨制或多轨制。住房,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依旧享受着福利分房或以极低的价格买入,成为私产。那些口口声声执政为民廉洁行政的官老爷们哪个不占据着几套豪宅。而我们老百姓呢,只能到房产市场上让他们宰割的份了。收入,每次工资调整,那些权贵们一涨就是数百数千,而老百姓只是区区几十元而已,就这,还得看你所在的单位有没有能力给你,社会上所谓的“空调”一说也在此。即便涨上了,也很快就会被市场上的通货膨胀所淹没,甚至入不敷出。福利和特权的消费,则更是权贵特权阶层巧取豪夺的代名词了。

欧美国家的政府官员们,社会是不能允许他们利用手中权力给自己涨工资涨福利的,我们的官老爷们想给自己涨就给自己涨了。无疑,他们就是当今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始作俑者。

前几年,车改轰轰烈烈,自从数年前大庆的车改开了先河,各地的车改便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那些有单位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老百姓一月车改补助一二百元,那些县处级领导一月的车改补助则三五千元。对于县处级以上的领导们,那就更别说了。从一些资料上看,他们的福利待遇和特权消费,看了的,恐怕只恨青烟怎么只冒在他家祖坟上了!他们所享受的福利和特权,让欧美发达国家的官员们也汗颜!欧美国家官员享受的福利和特权只到他在位之时,而我们这些官员的福利和特权不仅可以享受到他死,有些甚至可以传给子孙。他们享受的福利和特权来自于哪?还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税收吗。这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这就是口口声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党?

三十年的改革,我们老百姓的工资有多少呢,最低生活保障又是多少,最低工资又是多少呢?前些年,人们给改革的评价是分赃,现在则给改革的评价是抢!是掠夺!并且让你看起来合理又合法,让你无话可说!

有说,那是你不幸,没呆到好单位,那些呆到一个好单位不就很好嘛。前几年网传某地电力部门抄表员,年收入十多万,一些银行员工平均收入三十万,某地石油企业过年过节发奖数万等等,舆论哗然。于是,也由此兴起了一系列对电力、银行、石油、电讯、移动等行业收入过高,社会分配不公现象的声讨。但不久就引起这些热门行业众多员工的晒工资行动,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工资收入远没有社会上传的那么高。事实上,网上流传的这些国有垄断或热门行业过高的平均工资,也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会是杜撰,是一些“有心人”根据单位的总工资支出平均而得出的,员工们纷纷喊冤,那钱到哪去了呢。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最近,各大网站公布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达15倍。那些被称为高收入行业的员工们再一次哗然。

现今社会,大凡热门一点的单位,无不表现出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前几天一篇文章爆料,说现在的大学,整个一个官僚系统的翻版。校长一走廊,院长一礼堂,科长一操场。这,也就是当今社会许多政府部门热门行业官僚系统的写照。我们工行也无出其右。我所在的工行是一个二级市分行,许多部门,一个部门六个人,就会有五个是经理副经理,一个部门四个人,最起码有三个是经理副经理。什么经理,副经理,正经理级的副经理,副经理级的检查员、辅导员、巡视员、科员,凡此种种名目繁多。海宁市工商银行(处级),员工不过二百来号人,行长副经理级管理人员达80来号人。而我们临近的一个市分行(处级),员工不过三十来号人,行长副经理级管理人员达二十来号人。 听朋友说起省分行营业部(处级),说每次全行开大会,办公室主任都非常头疼,偌大的主席台,一排坐不下,两排又不知道把谁安排在第二排好。老说要干部能上能下,这也就是当前社会,这就是我们一次次精简机构的结果。

07年的工资改革,从总行到基层员工分二十五个级次。工行的董事长年度总收入为130万元人民币;工行总行行长级的年度总收入为100万元左右,总行长长杨凯生的年薪为125万元人民币;工行各地省市的分行行长(相当于公务员的局长级)年度总收入为70万左右;工行一级支行行长年度总收入在40万元左右,(相当于公务员的处级);工行二级分行、一级支行行长年度总收入在40万元左右,(相当于公务员的处级);工行的2级支行行长原各分理处的主任(相当于公务员的科级)年度总收入在20万元左右; 工行的基层部门的小组长年度总收入在10万元左右;一般员工的工资年收入也就五到六万元左右;而许多处于银行一线的所谓的劳务派遣工年收入也就在一万五到两万元左右,极个别也只能在三万左右。

工资改革初期,由于将基层员工的级别档次定得过低,一些员工纷纷找领导们论理,但由于这种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加之这些基层管理者软硬兼施以及按人事部门给每个人出具的改革后工资绩效多少也涨了一点点,极个别老员工或连续几年先进工作者的工资加绩效在改革后也可以和副经理们拿得差不多了,人们一看带头的人不吱声了,所以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但没过多久就发现,员工们发现除了工资有了一点微小变化,总体还是没有增加多少,即便那些个别的老员工或连续几年先进工作者,原来想自己会拿得和副经理一样,后来发现者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你作为员工只能参加员工的绩效考核。原来他们在工资改革后,在省分行备案的是一套工资绩效分配方案,然而在下面仍然沿用工资改革以前的绩效考核办法。这样,工资改革后省分行给增加的部分全都落到了这些管理者身上!那些管理者的收入自然而然地成倍地增加了。一个经理副经理,比一般员工高出0.8-0.9的系数,发放的绩效尽然比员工高出2到3倍!那些管理者们,他们的考核永远是满分。而员工,不管是你的工作性质能不能反映出绩效,总能以这样那样的办法考核让你少一块。即便这样,许多员工到账的绩效仍不都是自己的,一些管理者总是以这样那样的借口,让员工吐出一大块!

一次,我听说海宁工行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不错,绩效发放也还不错。有一天,遇到该支行一同事,我开玩笑说:“听说你们的绩效发了不少,请客吧?”该同事不悦地说:“什么呀,忙死忙活,听起来不少,实际上发的要少得多,机关科室协作部门帮着完成任务的要扣去一大块,机关一些‘有脸面的’的任务,打个电话,我们就得给人开单子,帮人家完成任务,考核了还得把这一块扣掉。就这样,考核完的钱打到卡上,支行长还得扣一部分回去。不是说那个任务是他单独完成的,需要提出来,就是说为完成任务花了不少钱,要大家摊,或者说要为今后的任务完成提留经费。总之,名目很多。”银行系统的人都知道,现在的银行,为完成各种任务指标,每年给的各种名头的费用、礼品或纪念品等不少,可以说已成为当今社会腐败的黑洞之一。就这样,这些管理者还要在员工身上榨,基层员工的境遇可想而知!

这是工商银行公开的工资改革方案,也是工商银行07年工资改革实施的员工收入分配方案。从一些资料看,欧美企业的最高管理人员的工资与员工工资收入差距在5倍左右,我们达到了多少呢,近三十倍!这还是公开的收入,不算黑色收入。可笑的是,我们的工资改革方案恰恰来源于美国某人力资源公司的运作!而从一些资料看,我们有些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与员工收入差距近100倍!总有些不良的专家,一次次地抛出行业收入差距这个炸弹来混淆视听。从一些资料看,各行业一般员工的收入差距相差不多。当今社会的差距重要表现在哪?在企业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的差别!

近期,工行嘉兴市分行因一些业务的上收下划,又一次进行机构改革,动员机关一些员工到基层担任支行副行长等职务,但报名者寥寥无几,我问一即将无岗位的同事:怎么不报名参加支行副行长竞聘?她说:去干什么?去加一层盘剥?你看那些支行长有几个“好东西”,既要给市分行领导们请吃请喝和送礼,还要给客户吃喝送礼,他们自己身上又多少沾染着吃喝嫖赌的恶习,钱不从你身上扣,从谁身上扣!这种现象,与社会上看好的石油、电力、电信、移动等热门行业的朋友们聊起来,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如此矛盾是我们社会体制性问题

改革,不但使老百姓对社会生活和工作失去了信心,也毁掉了一代人。由于各行业为了加强成本控制,几乎扎紧了进人这个口袋,招工也成为了特权。80后的青年,可以说生不逢时,他(她)们除极个别因出类拔萃者或家庭背景因素有幸成为公务员,或成为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式在册员工,大多数人则学校毕业就遇上企业改制,就不再招正式工,他(她)们起初被招为临时工,后来因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引发《劳动法》的修改。这样,我们的企事业单位又变着花样将他(她)们转为劳务派遣工了。

他(她)们虽然也是各行业就业的职工,但由于身份原因,不能停直腰杆做人做事,稍有不慎便成为单位的替罪羊。近几年媒体曝光的一些诸如城管打人、钓鱼执法、非法羁押以及企业一些重大责任事故等等,种种不光彩事件,最后责任全都推到了这些所谓的临时工或劳务派遣工身上。事实上,他(她)们的境遇是非常可怜的,干一样的工作,甚至干最累最脏的活,有的还被当枪使着,拿的却是最少的钱,享受的是最低的福利保障,甚至有些干脆连没有保障(许多单位在缴纳三金是让员工自己交)。即便这样,一年到头兢兢业业地工作,别说连晋升的机会都没有,常常连先进工作者都轮不到自己头上。

年初,工行的一位劳务派遣工与我聊起来,说自己吃苦耐劳,完成的工作量和各项任务指标在市分行都是领先的,本以为今年的先进工作者是自己的,没想到支行领导为平衡关系,给了别人,心里面沮丧极了。许多在生产企业工作的80后女性,她们的境遇更是令人悲哀,缺乏最起码的人性尊严。我市是一个以皮革经编为主的新兴城市,企业内正式女职工都因为年龄或减员因素回家了,补充进去的都是一些80后女性,常听说一些工段长甚至班长要哪位女性“加班”就得“加班”,如果不听话不服从,小则马上更换到脏苦累的工作岗位上,大则要不了几天就会找借口让你走人。其实这种现象,各行各业普遍存在。近期媒体曝光的政府、事业等单位几起女性陪酒死亡事件,几乎也都是80后。

工商银行虽说是国有大型企业,在世界排名也居前,但在用工方面也和其它企业是一样的。总行出于成本考虑,十多年来所进正式在册员工屈指可数,基层行出于营运的需要,不得不自行从社会上招收一部分人,这些人,大部分为80后。她们虽为独生子女,但大多也还勤奋好学积极肯干进取心强。但她们又由于从小在独生子女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加之当今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追求着享受型的生活。古人云:“无恒产者无恒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他(她)们别说没有恒产,连最起码的工作保障都没有,除个别靠关系在比较轻松的岗位,大多常年奋斗在一线柜台,干的是最累的活,拿的是最少的钱,三金自己交,福利时有时无。这种境遇,在现今的体制下,在现今的舆论导向下,怎么去知礼节、知荣辱!

这种改革,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也逐步显现,近期媒体频频报道民工荒,招工难,报道我们的产品出口是贱卖,是欧美国家对我们的掠夺,还有报道黄赌现象屡禁不绝现象。如此等等,无不透视出改革带来的种种无奈。

试想,如果企业给了那些“民工”一个合理的身份,他们还会像盲流一样到处找工作,企业还需要像流水的营盘一样到处招工找人吗?欧美国家,一件产品,在企业可以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潜心生产,他们的产品能不是精品吗?他们的商品能没贵的理由吗?我们知道,社会的安定源自人们在社会中的被认可,礼义廉耻源自于衣食足,也就是社会保障的完善,我们的政府给了吗?

我常想,那些一个个在电视媒体前表现出爱民怜民的父母官们难道对此一点不知晓?

工行,我为你而哭泣

“我真的很爱工行”这是几年来我所听到的最真切也最无奈的话语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本人、几个要好的同学和朋友也是(或曾经是)工行的职员,在近几年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发现他(她)们都一改过去热情饱满的精神面貌而变得心灰意冷、身心憔悴,对工行现状的不满日益严重,一些人甚至产生了期盼工行早日倒闭的极端心态,那种处于弱势、内心充满矛盾、无力改变现状的心境非局外人士所能体会。

作为旁观者(我已“被离开”工行多年),我认为工行员工精神面貌的颓废,缘于基层行处的职员对工行内部的“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深恶痛绝,这种模式极大地助长了官僚主义作风,一言堂代替了集思广益,瞎指挥代替了群众路线,导致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态均发生巨大变化,演绎的结果是内部矛盾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尖锐,管理者高高在上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腐败之极令人发指,被管理者只能是低眉顺眼、逆来顺受。

在现行的体制下,是工行的腐败分子掌握着员工们的饭碗,在员工面前他们公然指鹿为马,谁又能奈何得了他们?即便是说了句言词过激的话,也不至于扯上与工行有仇这个概念呀!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总不能还用“文革”的眼光去评判和衡量现代社会的思想意识及价值取向吧?对一个仅仅是评说“我们的国家还很落后,社会文明程度较为低下,法律可以被肆意践踏”的人,扣上一顶“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帽子,简直就是贻笑大方,这种“乱扣帽子、乱打棍子”的时代应该一去不复返了。对于敢匿名表达自己真实观点的人,也要扣帽子打棍子,难道不是社会的悲哀!这是“文革”的后遗症,好怕人哎。

说实话,包括我本人及同学朋友在内所有工行的绝大多数员工是很热爱工行的,只不过工行从上至下的领导们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近年来这些被冠以组织提拔的干部,三分之二多的是人渣,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丑恶的嘴脸罩着庄严的面具,伪装成圣洁伟大的“公仆”形象,其实是包藏祸心,真正的工行人戏称这帮人间败类为“领捣”。对于这类的工行“领捣”员工恨不得活剥了他们,因为他们为了一已之利,把一些基层行处搞得千疮百孔、连年亏损、甚至是虚盈实亏。那些居于“领捣”位子上的“秀工”们的所作所为,让员工切切实实感到什么是“心寒”。面对“我爱工行,工行却不爱我”的现实,有学历的年轻人选择了跳槽,而年龄偏大者只好忍气吞声(从生计的角度着想),即使反抗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况且多数中国人信奉的是“明哲保身”,这是传统文化熏陶下而产生的国人特有的弱点。

屈原投江了,陈天华自杀了,无数的爱国志士先烈们捐躯了,结果呢?看看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里面记载了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内容,难道仅仅只是历史的记载罢了?最可恶的是它不能起到一面镜子的作用,更甭说什么警示了,弯路照样走,悲剧依然发生,民族的脊梁屡屡被无情的折断,历史以惊人的相似不断上演着活悲剧,先烈们地下有知,自会聚集泉台以期继续战斗,因为现实距他们的理想目标太遥远了,他们的英灵怎能得到安息?

在中国,治理国家从来都不是老百姓的事,这是因为主仆关系完全颠倒了;我们是劳动者,我们只能受制于人;我们手无寸铁,只能屈服于国家机器;我们是子孙,只能为母亲和母亲的母亲作贡献,这是中国强权政治的基本点,呜呼——多想找个给英雄下跪的地方。

我等皆是草民,不敢逞一时之英雄,委实不敢用真名实姓作缀,因为我深知母亲身边站着威力无比的父亲,自小我就惧怕他的家规,我实在不愿意过早地到天堂或地狱去伸冤。即便是一个智者,处于中国这种社会制度扭曲的时代又能如何?倘“主人”心中有些不满或愤懑想发发牢骚,也要看看场合,否则,“仆人”一发怒,轻则让你身陷囹圄,重则丢掉小命,这种主仆称谓完全颠倒的提法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因此,“我以我血荐轩辕”绝对是下下策,我们只能选择忍辱负重而苟且偷生,这也是五千年文明积淀的特色。

废话不说,单就我所知道的基层工行普遍存在的问题作肤浅的剖析,希望是抛砖引玉。特别希望在工商银行打工的朋友们,以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表明自己的观点或态度,正确评价工行目前的人文理念和体制改革,我相信人性本善。

一、 政策的制定偏离“以人为本”的口号。

现代社会的银行,应当是高度文明、高度人性化的行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应以适合中国的国情为前提,发展适合我们国情的金融业,决不能在树品牌、树形象、树行业新风中,迷失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更不要认为国外银行的一切做法都是可取的,照搬照抄的结果只能是削足适履,何况在国外银行虎视眈眈伺机大举挺进内地的今天,他们所用的伎俩不是我们的“领捣者”都能识破的,待交了学费才明白,岂不是让洋人捡了大便宜,而且我们的领导并非都能举一反三、吃一堑长一智,现实中屡屡交学费或擅交学费者不乏其人。

现实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君不知我们已被外资银行耍了多少回,再不触目惊心而夜郎自大,只能是坐以待毙。五千年积淀的文明和智慧并没有集中在哪一个人身上,有些举措确实还须我们论证和修正,譬如:发展优质客户战略、拟行有偿服务措施、一面大批裁员一面内招超级庸才、独断专行、拒绝“法人治理结构”的引入、系统内只有长官意志而根本没有任何有效监督等等,这些做法能说明是“以人为本”吗?

今天的工行就像一个患了癫痫的病人,病情日趋严重,而且讳疾忌医,呓语连绵。长官意志越强烈的领导越专制,嘴上口口声声说“以人为本”,实际上是玩着花样地推卸责任,根本不允许提出不同观点和意见,美名其曰“要与领导保持一致”、“不换脑筋就换人”等等,在这种带有强烈法西斯色彩的恐吓下,扼杀了多少创意与机遇,它不仅与现代社会科学的文明的管理方式相悖,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天真者切莫向领导描绘“以人为本”的真实蓝图,那样的话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打入另册而成为异类。

或许是银行经营商品的特殊性所致,十之八九的上下级之间浸漫着厚重的金钱关系,这是维系工商银行上下级关系的钢铁锁链。在这种黑金框架中,领导的提拔、干部的考评、离任的稽核、群众的评议皆流于形式。多年的事实反复证明,每当腐败分子因路线问题被借机惩治,哪一位没有数不胜数的荣誉称号,这又该如何解释?最最重要的是只要不站错队,“大领捣”自会庇护“小领捣”,越是庸才越有发展前途。偶有不识相的群众揭发其123,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就诱使一些识时务者向权力靠拢,因为职务越高,权力越大,掌握的社会财富也越多,捞取好处的机会越大,那种昂昂的心态自然要流露出来,使一些庸俗的人羡慕不已,而成为低级趣味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干部任用和干部交流上的花招更绝,很多省地市任用干部完全是任人唯亲、任人唯钱、任人唯权,由此引发的公款消费惊天地泣鬼神,曾听到这样一句形容干部异地交流的顺口溜“异地交流是法宝,不是天上飞就是地上跑,或者休息喂老鸨,皆因手中抓着大量的民脂民膏。”

银行的干部制度就是这样的无道之极!!!

无奈!奈何?

面对工行普遍做假报表和“帕金森”式的管理方式,使得工作在一线的员工对前途更加迷茫。说到底就是因为工行部分重权在握的各级领导从根本上忘记了工行精神,滥用职权,推行了违背我国国情的银行发展模式,且朝令夕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更是一味想在变革中表现自己,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和行业利益,为自己不断捞取政治资本拍马钻营,沽名钓誉。美名其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举措,效益要上新台阶”。在这些堂而皇之的背后,掩饰着口是心非的阴谋,以至在社会上形成这样的共识“工商银行从上至下都热衷于形式上的套路与张扬”,看到这样的评价,我的心中涌出阵阵酸痛,为自己为朋友,为工行普通员工心灵遭到的创伤而哭泣……

鲁迅先生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的”,如今,鲁迅的在天之灵必然要哀叹,因为这句话里的“最坏的恶意”在工行“领捣”面前显然没有丝毫的表达力。现实屡屡向社会证明,所谓的“公开、公平、公正”在工商银行不过是一块装点门面的遮羞布而已。婊子立牌坊自古就有,历代文人名士亦有效仿,这不是工行的专利,工商银行的专利是对此发扬光大,且从根本上与其内涵相左,难怪我工行的朋友彷徨、担忧、愤怒……

目前,工商银行落实的是“卖官鬻爵”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政策,他们作为权力经济者,利用所谓待遇、级别制度把违法事情合法化了,他们的嘴大,大得像个蛤蟆,他们充分利用大嘴无边的特点,制造种种新名词:什么开拓创新、什么加速发展、什么上级为下级服务、什么员工行为动态管理、什么年度考评、什么学习心得等等,对于这些“假、大、空”,员工们根本不屑一顾,基础工作都不能做好,创新还不是扯蛋!因为它完全脱离实际,与务实精神格格不入,这些秃子头上明摆着的虱子,“领捣”们为什么视而不见呢?一句话,工商银行根本就不愿落实“以人为本”的方针。倘若真是如此,“领捣”们不是要失去很多特权吗?这些物欲横流的市侩们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酒醉的朋友哭泣着说:“不是我不热爱工行,而是我太热爱工行,身为一个无名小卒,仅能窃窃用倾诉的方式去呐喊、去呼吁、去抗争,唯有如此,还能怎样?以卵击石非我所愿,也非我力所能及,如若那样,最后受伤害的只能是自己。”我无语,心情异常沉重,看着他伤心的样子,心中倍加酸楚,只是陪着朋友流泪……。

二、 表面上创造与“国际”接轨的条件,实际是“偷梁换柱”。

工行的文件多如雪片,真真起作用的有几何?多数都是面子话。在大力倡导与国际金融业接轨的时候,不是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作业流程,而是对不适合我们国情的东西宠爱有加,不仅搬抄而且放大,这就是金融行业领导年薪制以非常之速度捷足先登地与国际接轨了,动辄十万、几十万的高薪,试问:责权利是怎么结合的?一面是连年的巨额亏损,一面实行着“非典”的薪金,况且吃、喝、花、毁、嫖、赌、玩全报销,是何道理?

与国际金融业接轨,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不应是只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框框制定改革的措施。真要与国际接轨的话,体制上怎么不去接轨呢?用接轨的提法,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这是欺世盗名。

目前,工行从上至下分配的存款任务有什么依据?收息及中间业务收入都有硬指标,这是工行创新的特色吗?今天包销这个债券明天包销那个基金,完不成任务就自己认购,这不是逼着基层行处造假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些年一些行处的浮夸风越刮越大,这就应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俗语,确实有不少“领捣”乘风而上了,完全不管中华根基之损毁,只求自己实惠。

如此改革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答案是不言自明。

三、 以高压政策苛待员工,动辄以“下岗、不续签劳动合同、辞退”相威胁。

行业规章制度制定实施的出发点,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在它面前理应人人平等。但是,在工行现行体制下,规章制度同法一样如橡皮泥,可以被某些人捏成任意的形状,为已所用,它会因人而异地进行落实。看看工行内部数不胜数的“员工处罚条例”不难发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优良作风和教育培训措施全都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罚款、下岗、不续签劳动合同和辞退等字眼,好像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这就是工行的理念,极端的官本位主义。

如今,员工已被剥离出工行,连个主人翁的虚名都没有了。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容工行的员工:“干得比驴都累,吃得比猪都差,起得比鸡都早,下班比小姐都晚,装得比孙子都乖,挣得比民工都少,看起来比谁都好,五年后下岗一个也跑不了!”虽然打油诗有失偏颇,但它说明了一个问题,也是全社会存在的问题,即口口声声称自己是公仆的根本不把老百姓当人。哪个分行的领导敢公开让员工给他们打分并进行综合评议?我看在中国工商银行系统内这样的领导是凤毛麟角了。

近几年来工行不断裁减员工队伍,可是二级分行以上的机构裁掉了几个人,不少地方的分行机构、机关人员是越裁越多,如此革掉一线员工人为制造危机感的做法,闹得人心慌慌,弄得大家丧失了应有的安全感,员工之间亦互相提防甚至猜疑,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化,真可谓“怨声载道”。历年总行制定的政策更是丧心病狂,整得员工们大气不敢出,好像每人都是贼,如此做法让员工们工作起来怎能不缩手缩脚?又怎能不影响业务的拓展?这种工作氛围太让人窒息了,那种宽松、祥和、温暖如家的工作氛围直如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这就是工行的发展方向?这就是工行所营造的温馨的内部服务环境?笑话!

按理说,工总行对一级分行下达的费用指标还是充足的,经一级分行剥掉一层下达给二级分行的就少许多,然而到县级支行、办事处就少得可怜了,即便是这样,领导的消费一如既往,哪有什么道理。

2003年上半年出了五起特大案件,各级领导不从自身找原因,不仅不进行深刻的反思,而是变本加厉以灭绝人性的怀疑一切的态度审视员工,继续针对一线员工制定脱离实际的多如牛毛的规章制度,个别行处甚至达到变态的地步,如此下去,工行必将面临“沉默中爆发或沉默中灭亡”的结果。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多数员工已对工行不抱任何的幻想,大家都怀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敷衍塞责,这难道不是大案要案产生的原因之一?试问:在这种令人窒息的氛围中还怎么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怎么发挥整体功能?背着如此沉重思想负担的员工怎能安心、踏实地工作?工行这样做岂不是自掘坟墓?

我为工行担忧,因为这种做法就是自戕。

说起担忧,我们的领导还在腆着肚子大讲“假话、套话、空话”,一遇到实质性的问题他们就会绕开、回避或捂盖它。比如说稽核或专业检查,据我所知,各级工商银行的稽核实际上就是行领导的一块遮羞布,由于领导们不愿意在自己的任期内被查出案件(特别是遗留问题),所以对明知存在问题特别是存在大问题的地方反而不去进行稽核,对不会发生经济案件的岗位却反复地进行稽查,致使真正的案件被掩盖起来。2003年五月份工总行公布的五个特大案件中,哪一宗案件是被查出来的?哪一宗是在“雷区”发生的?可以断言,在工行系统内“从严治行,加速发展”和“从严治行、规范管理”的整顿自查工作结束后,仍会继续出现类似的特大案件,因为有大面积的遮羞布,就会有大面积的龌龊,至于说不要搞形式、走过场,实际上就是流于形式,在这种体制下又怎能不流于形式?说到底是各级领导推卸责任。在这种有违人性的企业文化管制下,诞生一些丧失理性的人是必然的,工行目前的做法根本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认识不到这一点,这个行业必将走向没落。

谈到“标本兼治”,我们感觉工行的“乖官”只会一味地依靠“打压”手段,员工们普遍认为他们皆是“希特勒”的信徒,个个怀着比“希特勒”还毒的蛇蝎心肠,披着“共产党”的外衣昂首挺胸沾沾自喜,却不知脸上写满了“巧取豪夺”、“祸国殃民”,这些人率先垂范的是普通员工所不齿的行为,由他们来掌管工行的各级机构,工行的明天能有希望吗?

四、2000年工行剥离出的巨额不良贷款,其中不乏舞弊贷款、交易贷款、谋私贷款。

2000年各级工行剥离贷款参差不齐,有多有少,总计剥离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贷款是4077亿元,这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

这些贷款的剥离着实让部分人很高兴了一阵子,因为在1991至1997年间工行贷款规模是粗放式管理的,在贷款的发放中存在着太多的问题。当时,基层行处的领导有绝对的放贷权,人情贷、交易贷、谋私贷比比皆是,与企业或个人内外勾结、沆瀣一气参与骗贷的比例之高,令人咋舌。猫鼠合谋索贿受贿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且日趋隐蔽,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或借尸还魂金蝉脱壳、或刻意索贿强取豪夺,由此造成了大量的三项(逾期、呆滞、呆帐)贷款,致使大量的资金进入不正常的消费领域,加剧了产业发展的畸形程度,导致资金的运作失衡,严重影响了国家的金融秩序和经济发展。

就是这些深谙“官经”的人,依靠不断的贿赂作后盾,一面频频作案,一面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上下级共同编织起一个比较牢固的利益均沾关系网,进而形成职务犯罪的团体。特征是:窝案和串案、账外账和小金库、明奖和暗贪、公款消费和损公肥私等等。

面对中国工商银行积重难返的痨病,不动员广大职工进行彻底的改革,弊制是不能除却的。然而,对于工商银行领导普遍存在信口雌黄、颠倒黑白、贪婪成性、灵魂扭曲的通病,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改现在总行提出的员工之间动态管理为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动态管理,才能发挥员工的监督作用,才能彻底揭露和挖掘职务犯罪,才能改变员工对工商银行领导层的信任危机。

醒来吧,我的同胞、我的战友、我的兄弟姐妹。伸出我们的拳头,团结一致,齐心合力共同向这种人性扭曲的管理方式斗争。在举国上下极尽媚态地赞美“皇帝的新装”时,我们的行业发展到底何去何从?舆论上虽没破题,然而大家却心知肚明,这是炎黄子孙的悲哀。其实员工们早就看透工行从上至下的“领捣”也是在跟着感觉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事业的发展皆不为他们关心,他们钻研的是“庸俗学”、“厚黑学”和“拍马术”,在他们大唱赞歌踊跃争当吹鼓手的时候,骨子里充满的是拍马奉迎争权夺利和别有用心。

每个行业都有许许多多像我们这样的一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虽不敢妄称民族的脊梁,但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相对于那些口口声声称自己为“人民公仆”的“领捣”而言,我们才是真正的“爱行如家”的人,正是有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默默无闻的兢兢业业的任劳任怨的舍生忘死的我们这类“工行人”的支撑,工商银行才得以生存。

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应该是根据中国的国情,理论联系实际,为社会为政府为员工所欢迎,能调动员工队伍的积极性,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队伍的主动性,激发员工队伍的创造性,而不是追逐那种花拳绣腿式的表演,特别是那种个人意志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的东西,统统该抛弃,不然,只会贻害我们的事业,如鲁迅所说:“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

我的眼前时常闪现工行的朋友忧心忡忡的面孔,耳边常常回荡着工行朋友“我真的很爱工行”的咏叹。

工行里仍在一线岗位上奋斗的朋友们——小心走好。(鲁滨)

邮政编码:314400

通信地址:浙江省海宁市长水路11号301室

联系电话:15825730670、1532583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