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鱼:2016言论与行动的碰撞:支持变革新常态来临

發佈時間 : 2016-7-31 23:03:16

守鱼 法律学者

传统的言论空间被绞杀殆尽,只要曾经代表了社会变革的希望,都在萎靡和消失之中。

2016年的现实,无论服还是不服,该接受的现实都要接受。还算年轻一代的郭敬明,拍了一部恶评如潮的低成本电影《小时代》,老导演冯小刚不服了,也拍了一部电影,叫做《老炮儿》,变老了的坏人举着军刀向小流氓发起了公开的挑战。

冯小刚的电影在市场上还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其他以怀旧为卖点的电影,票房之惨淡已经无法挽救这个时代的变迁。

在反对领域,这一点更加明显。从行动领域来看,虽然还有相当数量的人群艰难的继续保持抗争,但已经几乎无人敢于提出一个过于乐观的目标并努力去执行。有行动力的人群如果已经冒头,很大概率被严密的高压迅速控制,几乎很难做出持续有效的实地行动。而新冒头的人群也在延续这一几乎无力抗拒的线路,在抗争的熔炉里,慷慨的冲击铜墙铁壁。

而另一方面,传统的言论空间也被绞杀殆尽。无论是否得到普遍认可的言论阵地,只要曾经代表了社会变革的希望,无论激进还是温和,都在萎靡和消失之中。以《炎黄春秋》为代表的体制内改良派言论阵地的最后沦陷,和南方报业记者强奸实习生案件,已经隐喻了无论是体制内还是市场化的言论阵地,在新常态之下,言论和行动一样,依托勇气与良知的爆发可以存在,但并没有稳定的可预期的空间。

两路夹击之下,无论是言论者还是行动者都在激情之中寻求有限的空间,非常自然地汇入了一个场域之下,尤其集中在微信群之中。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永远是正确的,当两个人群本来若即若离的遥相呼应时各自相安无事,而进入了一个更近距离的空间之后,互相之间的争议反而巨大起来。尤其是一位非常正直也长期支持抗争的学者,与另一位前沿的抗争领袖人物,在一个群里出现了尖锐的分歧。

引起争议的原因很多,各方都存在目标失焦当然是根本原因,也是彻底无法改变的原因。毕竟,过往一直以来行动者聚焦在行动层面,开拓行动的领域和策略。言论者则基于学术与行动者的现实案例,选择性的将其上升以后对统治阶层喊话。为此,无论双方是否存在技术上的分歧,在宏观层面而言可互相辅助,实现目标。

如今双方失焦之后,对行动者而言刺激他们需要寻求更新的言论话语和理论支持,而言论者也需要挖掘有效地素材支持更新后的话语。

此时,之前在更宏大话语之下被掩盖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首先是行动者的队伍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因为维稳抗争的力度加大,此前更多游走政治红线周边已经大面积的随着潮水褪去,即便继续依靠影响力还能结合一些社会资源,但也到此为止,无以为继。如今留下来的行动者,此前被最为边缘化的激进策略认同者,相对浓度出现增加。

言论者其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依托收割民间抗争转为进谏策略的国师愈来愈坚定地开始抛弃这一块鸡肋。还愿意坚守在言论领域的人士,也可以预见的是,唯有真正基于良知和道义的言说者,才能在更长期的范围内坚守在抗争领域之中发言。

按这样的逻辑推导下来,在愈是严酷的环境之下,留下来的言论者和行动者理当有更紧密的价值认同,并结成更为紧密的互动。可截然不同的现状是,大家反而争吵起来。

这个争吵的基础是双方目标的失焦,而失焦制造的局面,是激进行动者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表达以往没有机会表达的想法,或者即便表达了也会被刻意忽略的观点。另一方面,则是言说者的整体,正是以前有意或者无意忽略掉激进行动事件的群体。为此,当他们在当下的环境里,要么会不可避免的为了坚持过往的说辞而拒绝对新常态做出主动的改变,要么基于此前长期的信息不对称,而继续延续有限信息下的表达方式。

大环境刚刚进入新常态,为此支持社会变革领域的新常态也必将来临。言说者和行动者的这次相会,并非水到渠成,而是狭路相逢。过往貌似和平的局面下隐藏的诸多碰撞,也在新常态形成的期间被完全暴露在阳光之下,并形成了激烈的信息交汇。

碰撞之后,将是抗争领域的新常态,也是激进行动者和言说者之间的一次新连接。值得乐观的是,真正被置之于死地之后,此时形成的连接将比过往的表面连接更为真实。现在的碰撞愈是激烈,未来双方的信任也会更多。 2016,能真正成为社会变革领域的一个拐点。

来源: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