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建国:谈扶贫与人权(与环球时报争鸣之369)

發佈時間 : 2016-8-27 22:11:42

(参与2016年8月27日讯)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本月对中国采取了一个行动,引发世界关注。人权理事会“极端贫困与人权问题” 特别报告员阿尔斯顿15日至23日访问了中国。他在离开中国之前举行记者会,一方面他称赞中国在扶贫上取得“非凡的” 成就,另一方面他抱怨自己在中国的行动受到限制,使他无法接触到他想见的中国学者。他认为中国一直在大力镇压维权人士和民间团体,“加强党对社会控制” ,形成了挤压民间社会空间的“钳形攻势” 。

环球时报愤然反击,8月26日发题为《既然人权对话,中西就都应讲理》社评。好呀,我先给环报讲讲理。

环报社评强调中西人权观不同,为自己的人权记录辩护。它说:“不难看出,阿尔斯顿人的人权观是相当西方化的,而且他认为自己的人权观是‘普世的’ 。”那么人权观有无“普世性” 呢?有。人无论古今中西都有一个天生的共同点:即追求幸福生活,并且要有对何为“幸福” ?追求幸福的路径是什么?的自由的决定权。谁愿意别人剥夺自己与别人平等的自由权呢?所以讲追求“自由”“ 平等” 是人性,是普世价值,是决定人权观和政治制度的基础、源头。中国人权状况如何要用普世的自由平等人权观来检验。

环报社评总想把扶贫与人权割裂开,用前者“成绩” 遮盖后者缺陷。先不讲这个“成绩” 有多大水份(如无水份,为什么要限制考察者的行动呢?),只讲若无人权,扶贫会是什么样?贫者是社会弱势群体,无人权的扶贫就是上面的恩赐,可多可少,此时有彼时就可无。有人权即弱势群体可通过选票、自组政团、言论集会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权利来为自己争得利己的法律,使自己与其它群体有一个平等的起点,取消各种特权,在第二次分配中使财政向弱势群体倾斜。一个靠别人,一个靠自己的两条扶贫路径区别就在人权有或无,贫者会选择哪条路呢?环报是否对自己无视人权的扶贫也晾晾自己的道理?

北京查建国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