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反腐审美疲劳期 当官要有恐惧感

發佈時間 : 2016-10-23 21:20:06

老徐 独立评论员

中央此时播出贪官悔悟片段《永远在路上》,就是要使全体官员明白:当官要有恐惧感。

中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正在热播。从已播出的几集内容看,18大之后落马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白恩培、周本顺、蒋洁敏、季建业、李春城等众多「大老虎」悉数登场露面,其中郭伯雄、徐才厚系首次曝光。他们有的痛哭流涕,有的幡然悔悟,共同之处就是低头认罪,对不起组织、对不起党。这些人大多是满头白发、神情黯然,与在位时神采奕奕的形像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永远在路上》作为今年的电视大片应该是当之无愧。选择此时播出寓意深刻:一是配合即将召开的中共18届六中全会「从严治党」的主题;二是彰显中央坚决继续反腐的决心;三是宣传一下各级纪委的工作成果;四是敲打一下在位官员要听招呼,不要乱来。不过,普通老百姓就是看个热闹,觉得镜头前的大贪官们,个个都像是「影帝」。

归纳起来,中央选择此时播出《永远在路上》,最深刻的含义就是要使全体官员们明白:当官要有恐惧感。

中国的文字把坐牢的人比喻成「身陷囹圄」。光从字型上看就知道意思了:「令」和「吾」都被围起来了,不能发号施令,失去了自由。下台的高官自然心怀恐惧,他们最害怕的是失去生命。不过,从最近的几起审判看,「贪官不死」已经扩大到厅局级。那位曾经家藏2亿现金、烧坏4台点钞机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一审被判死缓,期满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看来「大老虎」们可以不用那么恐惧了,把心放进肚子里,下一个废除死刑的罪名有望是「贪污贿赂」,数额再大也可免死了。

但是,在位官员的恐惧感有增无减。他们恐惧的是失去权力。没有人能保证那把「达摩克斯之剑」不会落到自己的头上,除非这位官员是一尘不染的「圣人」。斯大林曾经说过,令人恐惧比受人爱戴更伟大。 《永远在路上》的播出就是要营造这种令人恐惧的气氛。

当官想没有恐惧感,就要对党忠诚。对党忠诚,就要对党的领袖忠诚。刚刚到天津履新市委书记、19大有望进入政治局的李鸿忠,这几天就大谈如何「示忠」,说要做讲政治、讲忠诚的「知行合一者」,以「无我」示忠,以「小我」示忠,以「成仁之心」示忠,以大担当示忠。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可以预计,未来还会有不少高级官员,会像李鸿忠一样表态示忠。

如今的反腐,已经进入了审美疲劳期,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论调,想要再出现全民热血沸腾的氛围已经很难了。但是不管怎样。最高层还是不断释放出来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反腐永远在路上。习近平说,反腐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

根治腐败,必须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反腐永远在路上,就说明腐败也永远在路上。双方博弈,试看天下谁能敌?不过,《永远在路上》这样官方制作的宣传片,一个最大的缺憾就是不能深刻反思体制,总是强调贪腐都是个人信仰、道德出了问题,并不是体制的问题。

比如专题片谈到山西「塌方式腐败」时,解说词是这样的:山西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煤炭滋生出官煤结合、权钱交易,让山西成为腐败重灾区。这个说法不合逻辑。煤炭能滋生出官煤结合和权钱交易吗?再比如魏鹏远案件,能源局煤炭司这个部门的工作流程,设计得是否合理?全国煤炭开发、煤层气利用的大权集中到几个人手里,是否权力过于集中?是否履行了政务公开透明的承诺?为什么一个职位并不算很高的公务员,可以在一个岗位上仅仅6年就贪了2亿现金?是否设置了有效的监管机制?

这些问题很少见到官方媒体去反思,因为不允许。反腐,是正能量;你要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巨贪?对不起,那是负能量。

中国古代如果有贪官,再怎么贪,老百姓其实都不希望上头去查办他,因为大家都知道,走了个饱鬼,肯定会来个饿鬼。产生贪官的土壤不变,贪官一定是可以批量复制的。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三境界,当下还处在第一层级。让官员们懂得,当官要有恐惧感,应该是六中全会从严治党的重点所在。不过,制度不变,围着粪坑打苍蝇,虽然可以引来一片叫好声,可苍蝇终究是打不完的。

来源: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