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桓:削弱民办教育是为了阻遏民众进城

發佈時間 : 2016-11-2 20:44:10

傅桓 文化观察家

民办教育对现有义务教育的巨大贡献,及对中产家庭出路的好处,都铁定不会阻碍法案通过。

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正在审议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草案,目前已是三稿三审,如果不出意外,这个修法草案会很快通过。这也意味着,大陆民办教育就此成为「二等公民」,无论是其地位,还是未来发展,都将受到极大的遏制。这几乎是无法阻挡的进程。

去年底的二审草案时,其条文增减尚且正常,但是今年三审稿中,陡然增加了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得进入义务教育领域的规定。这个条文的出现令人颇费思量,为何如此设置教育壁垒?它的后果是什么?社会舆论猜测不断,现在看来,这里的用意值得说道。

修订民促法,设置非营利性学校的进入壁垒,阻止民资在教育方面的资源投入,其显著的用意是以教育的方式控制大城市人口——这一点在打击网约车,规定本地司机才能担任方面已经证实了。北京市长近期变动,有分析也是与因为前任控人不力高度相关。

作为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控制民资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将直接断绝大城市成千上万打工子弟的求学希望。因为孩子教育在大城市将变得困难,连带着会削弱这些家庭在大城市的谋生意志,从而逼迫他们选择离开。子女教育环境对外来家庭的影响可见一斑。

网约车是控制分享经济中的就业红利,被外来人口获得,从而令后者变相获得大城市居留机会。现在再加上民办学校的政策性削减,外来人口无论个人就业,还是家庭教育,都将上升为去留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一套政策组合拳,民资受阻,是为了拦截民众。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民办教育对现有义务教育的巨大贡献,以及对中产家庭出路的好处,都铁定不会阻碍法案的通过。而从网约车一事上可以看出,组织民众向大城市集中,实际上是最高层面的定调。在这种状况下,民办教育的成果不值得一提。

这也是最近几年来立法工作的一个关键特征,亦即:立法所围绕的问题意识,愈来愈脱离社会的共识,而趋向于为政策提供背书——这就造成了一个明显的后果,如此通过的法案缺乏严肃性,变相地成为行政的保护伞。立法成了为行政服务的工具箱。

比如民办教育的问题,法案的名称叫做促进法,但具体条文实际上是限制,这就是很讽刺的事情。而且,民办教育的问题不是它应不应该介入义务教育的问题,而是如何保护义务教育阶段的竞争问题。但这个竞争,给制式教育带来巨大挑战,最后只好祭出立法这个杀手锏。

当然,对于那些本就落后、在民办教育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公办学校及教育当局,是乐意见到这个局面的出现。如此,教育就成为垄断产业,继续成为部门利益。对当局来说,垄断教育,也可以垄断对新世代的思想灌输。对教育当局来说,让民办教育大发展是最坏的选择项。

一个符合体制的整体考量,并且能回应最高层具体设计,无疑决定了民促法修订中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以教育为名的法案实际上已经与教育的核心没有关系,而沦为一种教育类的杠杆。来完成另外的控制任务。民资姓民,与理直气壮做大国企,如何选,不用争了。

来源: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