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想:校友维权 令人鼓舞

發佈時間 : 2016-11-5 21:32:08

王思想 经济学者

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维权几乎成为百姓维权的主要阵地。

这两天,一位叫丁莹的女士死于车祸。围绕一起貌似普通的车祸,却发生了诸多奇怪的事件──有关丁莹车祸的网络文字、视频,不断被神秘的力量删除着。同时,网上关于丁莹事件的传播,则仍在坚韧地进行。不久人们发现,丁莹是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毕业生或在职教师(由于删帖不断,有关信息很零碎),有对外经贸大学的一帮校友在为她不断呼吁。

这分明就是雷洋事件再现。雷洋事件,注定要像孙志刚、邓玉娇、杨佳、呼格、念斌、贾敬龙等案件一样加载史册。一个奇迹般的事件。本来,警察以抓嫖为名勒索钱财,是最司空见惯的事情。雷洋不知天高地厚反抗了,被打死也属于常见。并且警方还强行提取了精液、有卖淫女证明雷洋嫖娼,看上去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铁案。但铁案偏偏就翻船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揭露,导致了雷洋事件的柳暗花明。其背后的推手,是雷洋的校友。中国人民大学的一群校友,不依不饶。尽管这个学校比较差,但这帮校友的团结、吶喊,还是非常令人尊敬的。

雷洋事件,可以说是几十年来第一起著名的校友互助事件。这个事件会开启一种「校友维权」模式吗?尚未等待许久,就出现了丁莹事件。此事还在进行中,其结果可以等待。

就像流水寻找出路一样,无论你怎么堵塞,总有突破口。社会组织也在经历这样的寻找。「校友维权」模式,就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公民需要组织,弱小的个体总是会试图通过某个机构来争取自己的权益。公权力能容忍什么样的社会组织,则有所不同。

中国3000年历史上,朝廷一直不允许出现象样的社会组织。朝廷希望自己奉天承运,是唯一有组织架构、有行为能力的机构。然后希望社会解构沙化,群氓一片散沙。但是民间力量不可能被完全扼杀,于是就形成了朝廷在庙、乡绅在野的局面。朝廷是一个强大的纵向中枢,乡绅则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上维持秩序;前者依靠暴力,后者依靠声望。百姓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官府打官司,而是让乡绅来判。由于各地的乡绅并未有横向联系,不会对朝廷构成威胁,反倒帮助朝廷维持稳定,所以,几千年来,历代统治者乐于维持这样的局面。

1949年以后,情况巨变。延续几千年的乡绅阶级,被从资产上掠夺,从声望商打到,甚至从肉体上消灭。城市的资本家阶层遭遇也基本类似。从此,百姓只剩下与公权力打交道这唯一路径。在城市和乡村,1949年以后成立了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组织,说是民间组织,其实是公权力的一部分。

这些年,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维权几乎成为百姓维权的主要阵地。其涵盖范围之广、人群之众,远远超过了上访。许多案件都是通过网络的呼吁才得以伸张正义的。

但是,网络维权有个致命缺陷:热点太多,注意力太容易被分散。那些怪异的、奇葩的遭遇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关注,另外一些不怎么吸引眼球的案件,则被网络淹没。毕竟,网民是要看热闹的,你不能指望网民这个团体是慈善家,富有多么强的正义感。

于是就需要一个有组织的力量在作为发动机,在网络上发动一次次冲浪,同时在网下向公权力施加压力。雷洋事件促成了人民大学校友会的组织化努力,丁莹事件则有可能促成另一所大学的校友维权。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点。首先,校友是以情系人。其次,校友并无固定纲领、固定组织,不会引起公权力压制。这样一个隐约出现的团体,是安全、高效的。

丁莹校友维权一出,即有人问:「像我妈那样的农村妇女,字都不认识,她去哪里找组织?」这是把问题狭隘化了。须知:校友为张三的呼吁,其结果一定会惠及貌似不相干的李四王五。此外,校友维权只是众多模式之一,完全还可以出现老乡维权、邻居维权、球友维权等众多模式。

其实,即使在民间沙化期间,掌握公权力的人也还在进行着其它的组织化构建。比如,令计划垮台后,他的西山会、汾酒会等老乡组织就暴露了。

以校友维权为榜样,其它的社会或半社会组织也会受到启发。民间必须从沙化走向网格化、树根化、结构化,人与人必须有所勾连。这对于维护民众利益、维护国家稳定,都是有好处的。应该得到民间和官方的共同支持。

来源: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