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英:一周新闻聚焦:2016年的中国回顾和2017年的中国展望

發佈時間 : 2017-1-2 20:13:28

如果从人权和法治角度看,2016年是中国30多年来最糟糕的一年;如果从经济角度看,2016年是中国30多年来发展最迟缓的一年。于是,似乎可以得出结论:2016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年。

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将走向何方?中国的关注者都必须思考这个问题。

年底年初,世界各大媒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中美关系的担心,显示了不乐观和忧心忡忡。川普的当选和习近平的强权,都让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如果中美冲突不可避免,必将引起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动荡。同时,中国的人权状况将进一步恶化,万马齐喑的时代全面到来;但社会矛盾也必将因此进一步激化,冲突将贯穿于中国各个层面。或许这正是搅动火山尽快爆发,革命随之也许更快到来。

▲英国广播公司(BBC)2016年12月27日报道:盘点2016:主宰中国互联网的热词

中国网民对新闻中的人和事有着特别的能力——给他们想古怪又有创意的称谓。然后,他们就像野火一样在中国的互联网传播。

从“蓝瘦香菇”到“吃瓜群众”,BBC为您盘点今年具有代表性的热词。

“‘川’普”

美国的候任总统川普(特朗普)也被称为“床破”。

今年,中国的主流媒体更多频繁地使用“川普”二字。

因为字里带“川”,有人甚至揣测川普跟中国以熊猫和辣椒出名的四川省甚有渊源。

在中国互联网平台微博和微信上流传甚广的阴谋论认为,川普于1946年出生在中国的四川。二战结束后其父在四川经商。

这当然是胡扯。尽管川普近期没少跟中国开打口水仗,但四川人民称他为“四川骄傲”的热情也未消减。

“洪荒之力”

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里约奥运女子100米仰泳决赛中获得并列第三名。在半决赛后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她因一句“洪荒之力”爆红网络。

半决赛后,被告知晋级决赛时,傅园慧脸上展现出夸张的表情并告诉记者对自己很满意,没有保留:“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傅园慧火遍大江南北,线上线下后,“洪荒之力”就被用来形容“不可阻挡”的力量。

傅园慧就像一股体育界的“洪荒之力”冲破传统的运动员失利后的“对不起国家的栽培,辜负了人民的期望”的抱歉。在举国体制下,傅园慧让观众看到了运动员真实、活泼和有个性的一面。

也可能因为相比前几届奥运,中国运动员在本届里约奥运在金牌榜上的表现欠佳,一句“我很满意”和活泼的表情,也多多少少给观众带来安慰和快乐。

“气象灾害”

当中国不少城市“呛”在一年一度的雾霾中时,北京立法机构拟将霾列为属于自然灾害范畴的“气象灾害”或“天灾”,从而引发争议。

这一举动也引发网友的嘲笑和招致了中国官媒罕见的批评之声。中共《人民日报》援引一位教授称,该计划:“不仅反科学,而且会让污染者逃避责任。”

2016年冬至,中国北方省份几乎全淹没在雾霾中。本轮雾霾持续时间之长,雾霾覆盖面积之大,无不让人议论纷纷。

网友们对应性地创造了“立霾”节气,称每当“立霾”的日子里,劳动人民有戴口罩的风俗习惯,以此祈求幸福吉祥。

中国网友创造的第25个节气,一是显示雾霾下乐观的生活态度,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的自嘲呢?

“蓝瘦香菇”

广西自治区一位疑似失恋的小伙录下自己当时孤独的心情,后流传至互联网,令中国的网民就像发现了金矿一样疯狂。

他很悲伤地说:“难受,想哭。”但多亏了他浓重的口音,听起来就像“蓝瘦,香菇。”

“蓝瘦香菇”就像一个病毒一样迅速传播,主要用来嘲笑广西口音。也有网友用它来形容抑郁的心情。

但事实证明这个孤独的恋人才是笑到最后的赢家。“蓝瘦香菇”的主角韦勇本在广西南宁一家电动车销售店上班。爆红网络后,他加入了中国网红的直播产业。

有1500万粉丝观看了他的直播。在直播中,他表示录视频的初衷是为了在群里给同事们放松,和恋爱了六年的女朋友关系一直很好。并打算在年底结婚。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这个词多用于描述在大事件中围观的群众,有时甚至是贬义。

比如王宝强离婚案中,“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就一直在关注事件主角的动向,并在当事人的社交网络账户下评论。

“赵家人”

中国的网民喜欢和互联网的监管机构玩猫和老鼠的游戏。“赵家人”就是他们近期最新的战术。

网民用“赵家人”形容中国的高级官僚、富豪、体制内干部以及家属子女等权贵阶层。而“赵”姓又是百家姓之首,是使用最多的姓氏之一。互联网的监管者也因此不可能检测和管制所有含“赵”的微博或者微信朋友圈状态。

而“赵家人”本出自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原型为赵庄赵太爷。赵老太爷曾对处于社会底层的阿Q说:“你那(哪)里配姓赵!”

“赵家人”只是网民为了安全起见,批评当权者而用的指代词而已。而这个传统,中国的网络文化由来已久。

“先定一个小目标”

中国首富王健林在一次电视采访中传授的致富经验,让网友哭笑不得。

王健林在8月的这次采访中称:“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挣它1个亿。”

但随之而来的是网友一浪高过一浪的讽刺声。有人说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个数——1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430万美金——更别说这是个小目标了。

随后这个短语就被用来描述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当然主流新闻里的名词也出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比如香港的“本土主义”,台湾总统名字“蔡英文”,以及今年的“美国大选”。

还有更敏感的称中共前领导人江泽民为“长者”和“蛤蟆”情况出现。以及中共监管机构据称下令禁止使用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小名——“金三胖”。

▲德国之声(DW)2016年12月28日发表白信文章:完美独裁者的诞生:2016年中国政局回顾

当世界人民听到川普在竞选演说时各种出位言论伴随着“要让美国更伟大”,大概很难想象他最终当选美国下任总统,一定没有想到中国也在静悄悄地诞生着一位政治强人。

(德国之声中文网)就在2016年9月杭州举行的G20峰会,站在那块北京地毯厂180名工人用五个月时间织成的2000平米地毯上,习近平背着双手,微仰头颅,等待各国元首次第以进。与其说这是媒体有意渲染的如“四方来朝”的盛世景观,不如说,习之所以不惜耗费巨资筹备这次会议,也许正是为了精心制造他堪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对谈的强人形象,为他过去四年的执政做一个自我加冕。

过去四年,相当于美国总统整整一届任期,习通过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建立多项领导小组的方式,逐渐架空了政治局的集体领导制,加强了个人集权。但是,如果说在今年之前外界对他和中国政局的未来仍然看不清楚、并对中国未来是否会重演文革、或者毛主义复辟保持怀疑的话,那么2016年的发展逐渐让这一切变得清晰起来了。只是,相对于美国选举年的热闹和戏剧性,中国的政情即使呈现殊途同归的强人政治发展,也要缓慢得多,也更具有欺骗性。

终结“南北院之争”

以今年9月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为标志,习推出了《新时期党内生活作风新准则》,提出了“习核心”。挪威学者斯坦。林根(Stein Ringen),他在今年出版了一本书《完美独裁者》,准确勾勒了习近平的政治画像,将这次大会的成果形容为:“迈向一人治国,即使他推出对社会不利的政策,也无人能够阻止”,如六中全会提出的纲领性口号所喻示的,“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核心”。《新准则》中,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原则并不及于最高的中央委员会层级。中国的党国体制正在朝着一人领导政党的个人威权体制方向狂奔,在实务层面,也终于大体上终结了过去几年沸沸扬扬的所谓中南海的“南北院之争”。

例如,不久之前,四名政治局常委站台,习做了加强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讲话,号召高校重回“又红又专”的蒋南翔道路,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作又一个意识形态阵地来对待。如此,不仅延续了从“九号文件”以来规定的“七不讲”的意识形态禁令,而且,从反自由主义的层面间接否定了李克强总理鼓励高校和高校毕业生的互联网创新计划,甚至危及未来中国的科技发展。也就是在今年的科技大会上,一些资深科学家们终于忍耐不住,向中央陈情,要求适当放松互联网管制。

类似的,六中全会后出台了“监察委员会”,并开始在山西、浙江和北京试点。这一改革有着“一箭多雕”的效果,既为纪委的四年反腐运动设计了一个权力制度化方案,算是论功行赏,又为习-中办和他的个人权力机构开辟了一条“顶层设计”导向的宪政改革道路。而类似的政改和政策方案出台,尽管有着一些事先的风声,但总体上都出自一个非正式小圈子,抛开了中共原先的决策协商体制和国务院的官僚体系。尽管一些学界才俊的建议常常能够原封不动地进入这一渠道,并形成政策,乍看吸纳性强、效率高,但是却非常类似清廷的军机处,为皇权服务的私人色彩颇强。如此“顶层设计”的决策模式,几乎堪与媲美川普当下正在进行的组阁,一个抛开官僚和政党建制的私人帝国的崛起。

习近平的“新毛主义”

或许在这个意义上,外界很容易把习与毛相提并论,认为习的个人集权代表着新毛主义。毕竟,从2015年底就有“习近平思想”的提法见诸报章,党媒、军媒和一些积极效忠的地方官员如李鸿忠,都在今年一年、六中全会前后纷纷表达了对习的个人崇拜,但是对他的政治企图做出这样的判断还是简单化了,就好像轻易地认为文革将在中国重演。其实,从监察委员会的设计可见一斑,这一改革将党的纪律部门转为向人大负责而与国务院、法院和检察院平行的机构,显然是党国的国家主义化,党机器更大程度地嵌入国家机器中,进而需要修宪认可。一方面,有利于党权的实际扩张,节制行政官僚,另方面也利于暗度陈仓,利用修宪为个人集权的合法化铺路,即将各领导小组转为法定机构,并方便将个人和亲信的延任、超龄等一并塞入修宪条款。今年的几次媒体放风,以及2012年以来对每年宪法日的空前强调,都可见其端倪。

换言之,习的新毛主义更像是新传统主义和毛主义的混合,前者在中共党内以刘少奇的儒家共产主义为代表,兼具官僚阶级的实用主义和精英主义,后者以毛氏的不断革命和群众路线为内核而激进、扩张。习在过去四年,一方面尊孔复儒,如中纪委的网站在宣传反腐案例的同时几乎每天都在强调传统文化,强调“家规”、“家训”;另一方面,小规模的内部运动此起彼伏,以小型政治运动和政党改造的方式进行着毛主义的“不断革命”。例如,在2016年,中国行政官僚系统内部最为抓狂的事情,已经不是反腐,也不是年初至今的党员重新登记和缴足党费的折腾。大概所有人都看清了,政治站队还是其次,随着“周薄令徐”集团的覆灭,普通干部只要不太过分,积极配合,基本不用太担心了。倒是自上而下的全国性“扶贫、脱贫”运动让他们不胜其烦,几乎整个官僚干部体系和资源都被动员起来了,全力解决各地的贫困问题。

“脱贫运动”的政治算计

这是习针对反腐运动后官僚体系普遍怠工的一次针对性运动,有意在“扶贫、脱贫”的运动框架下把官僚们调动起来、忙碌起来。不仅各部委都被分派了扶贫指标,连中纪委也自己负责对口贫困县的脱贫,并且全力介入扶贫运动的监察当中,纪委督政的意味十分强烈,很有文革时期“三支两军”的遗传。结果,各地方政府尤其是那些存在贫困县的地区人仰马翻,他们以前为了保住贫困县资格、获得财政转移支付费尽心思,今年却要努力证明如何脱贫以显政绩。9月,甘肃贫困户杨改兰杀死四个子女然后自杀的惨案就发生在这个“脱贫”运动的背景下。

而如此轰轰烈烈的扶贫运动,其政治指向自然不可能是为了响应联合国的脱贫指针。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确认了习的政策着力点,以“小康社会”为目标,建立所谓“新方位”,把2013年以来的“新常态”、供给侧的提法进一步政治化了,明确了习中央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插手国务院系统的经济政策,即重新确立中南海南、北院职权和地位的“新方位”。而且,如3月的股市干预、9月底的房市干预等,这些出自最高层面的经济干预,事后都以长期性目标为解释。那么这些长期性目标是什么呢?比如,这次“经济工作会议”所再次强调“L型”曲线,或者所谓“新常态、新坐标和新方位”到底意味着什么?

也许同样可以回到“南北院之争”的矛盾上来。以围绕网约车的新规为例,外界通常忽视了各地收紧网约车政策是在交通部部长李小鹏履新之后。他在山西省长任内,不仅没有粘靠当地煤炭业和地方官僚的利益共同体,也远离所谓令计划主导的“西山会”,而且积极推行习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山西一地实践所谓L型下降,不顾山西煤价下跌的萧条,推广电动汽车发展,尤其是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结合,其力度可能是各省最大的,从而为其铺平交通部长职务。相信,这一产业-政治交易也意味着习对李鹏-电力系的交待。这或是中国能源业乃至总体产业调整背后的政经动力。

个人化的党国体制

而当万科-宝能冲突愈演愈烈,在2016年岁末经由保监会主席说出防范“野蛮人”的话后,外界更有理由相信,习在执政之初对国企的殷切期望不是虚应,他的供给侧政策背后的“新常态”也是一个优先保证红色资本利益的产业结构调整,官僚资本和民营资本都须在这个前提下让步,实行一种管控的市场经济或混合经济,也就是一个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的统制经济学(controlled economics)的复苏,而迥异于人们简单地为他的供给侧所贴的“供给经济学”标签。这种对管控的强调,与林根所总结的管控专制(controlocracy)如出一辙,完美匹配。而且,重要的是,统制经济最终所服从的是一个红色贵族和裙带集团,这是独裁统治所需,而又与此前的(政治局)常委-寡头制相冲突。这或许就是习氏“新方位”的政治经济学。

然后,我们或可理解,在习近平上台伊始所言“无一人是男儿”的执政危机作为授权借口和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主义目标之间,他在未来所致力实现的,或称改革的,将是一个高度个人化的、一党统治的、民族主义政党和国家体制。和英国脱欧、川普当选等退守国家主权的趋势表面相同却存在重大历史差异的,中国正在深谋远虑地放弃共产主义、改为追求德、日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的后发民族国家道路。如此,才能理解过去一年习如何强调法制威权,同时审理令、周集团案和“709”人权律师案,两案都被上升到政权安全高度,有着密切的国际互动;另一方面,习的中央政权在香港的粗暴“释法”,对台湾蔡英文政权全力打压,为巩固南海霸权对菲律宾的国际仲裁案采取强硬姿态、先打后拉,对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后采取压迫性外交,等等。

剩下的问题,比如明年的“十九大”、或者之后的五年甚至十五年的执政,这一条民族主义路线如何继续,端赖他如何继续加强内部控制、并与普京、川普等国际保守力量的合作或冲突,也就是一个“完美的独裁者”的诞生。让我们拭目以待。

白信为政治学博士、北京独立政治观察家。

▲英国广播公司(BBC)2016年12月29日报道:盘点2016:影响中港台的12件“政经”事

大中华地区在2016年发生了不少影响深远的事情,BBC中文网带您回顾中国大陆、香港与台湾发生的其中12件政经要闻。

2016年新年伊始,中国放开生育政策,正式实行“二胎政策”,代表着已实施30多年的“一胎”政策结束。

“二胎”政策指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但超生或者多生依旧面临严格的惩罚。

中国政府估计,“一胎”政策减少了约4亿人口。受此影响最大的一代人“80后”对此政策的反应不及预想得强烈。很多人称因经济、住房、教育和配套医疗等因素“养不起老二”。

2月:旺角骚乱

香港旺角骚乱

9日大年初二凌晨,香港旺角发生警民冲突。起因于政府人员取缔春节期间的无牌小贩,一些市民及号召香港本土意识的“本土民主前线”等组织前往声援,演变成警方对空鸣枪、示威者回扔砖头、焚烧杂物的激烈冲突。过程中包括警察、记者共百余人受伤,60多人被捕。

大陆低调报道事件,香港特区政府其后定性为“暴乱”,数十人因“暴动罪”被起诉。“本土派”在社会上的能见度大幅提升,本民前成员梁天琦在二月底新界东立法会议员补选获6.65万票,为第三高票。

3月:中国两会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设定中国经济增长区间为在6.5%至7%之间。

中国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依旧位居世界前列,但却是中国自身25年来最低。

2016年中国国家统计局连续三个季度的报告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速为6.7%.

4月:“巴拿马文件”

曝光多国政要或家族离岸资产的“巴拿马文件”披露了中国现任和前任领导人家族利用“避税天堂”进行离岸交易。

文件显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高丽和刘云山的亲属在“避税天堂”的公司担任主管或股东。

文件曝光后,中国官媒称西方媒体无法摆脱政党和资本控制。中国官方称对“捕风捉影”的东西不做评论,而中国媒体有关“巴拿马文件”的报道则删除了中国部分。

5月:台湾大选

5月20日蔡英文就职为中华民国第14任总统,同时也是华人世界第一位女总统。

蔡英文与副手陈建仁代表民进党参选,在1月以689万多票(56.12%得票率)胜选。民进党也拿下超过半数的立法院席位,形成“完全执政”局面。

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没有说“九二共识”,而是以“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称之,中国政府随后表示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个国民党政府执政八年来两岸交流的互信基础,称蔡英文的演讲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

中国政府先前就放出风声,称民进党政府上台后台湾的外交、两岸交流可能生变。

6月:铜锣湾书店店长林荣基爆料

早于2015年11月曝光的铜锣湾书店事件于这个月份出现突破性发展。一度被中国不明部门拘留的店长林荣基6月16日突然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自己被所谓的“中央专案组”带走。

他在接受BBC专访时描述了在他被带离香港之前如何被有关人员跟踪。

中国外交部驳斥林容基言论,称办案单位为浙江宁波警方;中共《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连续发文批评香港从未向大陆移交犯罪嫌疑人,港府继而与北京展开磋商。

铜锣湾书店事件实际上成为了2016年缠绕中英关系的主要事件之一。1月份,时任英国外相哈蒙德访华时与中国外长王毅公开交锋,王毅评论涉案书店股东李波的一句“首先是中国公民”引起香港广泛议论。

伦敦外交部其后在提交议会的《香港半年报告》中批评李波事件“严重违反”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李波继而现身香港凤凰卫视,宣称将放弃透过“居英权计划”取得的英国公民身份。

7月:“南海仲裁案”

荷兰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宣布,中国声称拥有南海主权的历史证据以及所划定的“九段线”地图没有法律依据。仲裁结果对中国不利,中国采取“不接受、不参与和不承认”的态度。

随后中国的互联网上掀起一片爱国热潮,甚至抵制菲律宾芒果和美国肯德基的声音。

三个月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变身“首席和事佬”访华,并对中国的国家媒体表示:“为一片水域而起刀兵,毫不足取。”随后中国取消对菲律宾一些农产品的进口禁令。

8月:里約奥运

巴西里约奥运会,中国队所得金牌数被英国超越,落至第三。虽然表现不如预期,且游泳选手孙杨陷入“禁药”疑云,但女排睽违12年再度夺金、以生动表情说出用了“洪荒之力”游泳的傅园慧、羽球男单李宗伟与林丹激战最后败于谌龙,都是难忘的激动时刻。

台湾(中华台北)队以举重选手许淑净夺一金,射箭、举重拿下二面铜牌。

9月:乌坎村长“受贿遭判刑”

8日,由村民“民主直选”选出的中国广东汕尾陆丰乌坎村村长林祖恋(又名林祖銮)被控受贿,被判监禁三年零一个月。

林祖恋是2011年乌坎村民为土地维权抗争的领袖,其后村民投票选出村委会,林祖恋当选村委会主任。2016年6月林祖恋被当局带走,村民连续80多天举行游行,要求释放林祖恋。

9月13日凌晨,防暴警察攻入乌坎村,抓捕十多名“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等犯罪”的乌坎村民,村民形容官方这次是“疯狂打压”。

乌坎村体现出“中国基层民主的可能性”生长与衰落的过程。

10月:六中全会确定“习核心”

在为中共十九大谋篇布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被正式确定为“核心”。这意味着习近平正式确立了其在中共领导层的核心地位,也意味着“江核心”时代的结束。

2016年开年中国部分省份就喊出“习核心”的政治话语,纷纷表态效忠。

11月:人大释法

香港立法会新科议员游蕙祯、梁颂恒宣誓就任时,因宣扬“港独”且用侮辱性词汇宣读誓词而被判宣誓无效。行政长官梁振英联同律政司就两人应不能再次宣誓申请司法复核。

在高等法院宣判前的11月7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对香港《基本法》有关条文的解释,被认为等同判定了两人宣誓无效,丧失议员资格。

目前这起司法复核案正等待法院批准终审上诉。

人大释法前后,香港发生大规模“反释法”、“撑释法”游行。人大释法引发香港司法独立性是否被中央政府干预的争论。

游蕙祯、梁颂恒与其他四位议员被视为是9月立法会选举中的“本土派”、“自决派”议员。

12月:特朗普蔡英文通电话

2日,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与台湾总统蔡英文通电话。这是1979年美台湾断交以来,第一次有美国在任或候任总统与台湾领导人直接对话。

在十多分钟的电话中,两人谈了“密切的经济、政治以及安全联系”。

白宫表示事前不知情。特朗普事后发推特回应称“美国卖了许多武器给台湾,为什么我连一通电话都不能接?”

中国称通电话是“台湾方面搞的一个小动作,根本不可能改变国际社会已经形成的一个中国格局。”

特朗普又说:“如果我们不跟中国在其他问题上做交易——这包括贸易——我不知道我们得受制于‘一个中国’政策。”

中国官媒则回应:“‘一个中国’政策是不能买卖的”,“一旦特朗普公开抛弃‘一个中国’政策,台海哪里会有什么筹码,这里将出现真正的风暴。”

▲美国之音(VOA)2016年12月30日报道:年终报道:2017年,经济泡沫还能为中国形象撑多久?

华盛顿—2016年的中国经济,“黑天鹅”不断出现:房价飞涨、股市一度濒临崩盘、养老金储备枯竭、制造业就业人口减少等等危机事件一个接一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唯中国屹立不倒带给世界的震撼,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也在逐渐消弭。

中国官方公布的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率为6.7%,超过预期水平,但经济学界普遍分析认为这一数字的“水分”不少。近几年,中国执政党越来越多的关注国际形象的建设,其策略包括在境外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利于中国形象的内容、邀请“亲中”学者访华开讲座,以及利用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项目与周边及沿途国家加强联系。专家认为,中国政府的种种举措固然有效,但根基还在经济。

如今2016已接近尾声,美国之音采访了相关学者,探讨被经济泡沫撑起的中国形象还能保持多久?

经济能载舟亦能覆舟

中国经济从九十年代开始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一度被称作是亚洲的“经济奇迹”,这种几近疯狂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但是随着近几年中国这个“经济奇迹”的火焰有逐渐熄灭之势,中共能否继续靠金钱来“收买”人心有待观察。

总部在华盛顿的皮尤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态度调研主任布鲁斯·斯托克斯(Bruce Stokes)引用调研数据谈到,一个国家的形象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快速提升,也能随着经济的衰落走向负面。

政治分析人士林和立说:“我们看到,由于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那么最近这个”一带一路“的进展是很缓慢的,因为很多基建的项目是靠中国无论是政府或者是国有企业集团去投资的。很明显”一带一路“的很多投资项目出现问题,或是延迟或是放缓。所以这个很明显对于中国的国际声誉以及它争取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是有不利的影响的。”

林和立还表示,有不少国家的民众对于中国内部情况的了解非常有限,他们认为自己的国家和中国做生意可以拿到具体的利益和增加本国就业,那么对中国的好感度就会提升。但是,“其实中国这个经济奇迹三四年已经差不多走完它的历史。今后几年恐怕经济增长率会下降到5%至6%左右。假如中国的经济继续出现问题的话,一定会影响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观感,”他说。

林和立所言与许多国外经济学家们的观点相似:中国在过去近二十年中经济的飞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化运动。而如今,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已接近尾声。再加上中国的经济基数已经扩张到一定程度,很难再达到过去的增长速度。

皮尤:中国看起来更像一个赢家

然而,中国的大国形象似乎并未随着经济的式微而受到影响。

斯托克斯谈到,皮尤研究中心在世界范围内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利用提高国际形象的手段在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以美国为例,斯托克斯介绍说,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虽然在总体水平上不喜欢中国的美国民众人数超过了喜欢中国的人数,但如果按年龄段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当中,喜欢中国的人占大多数。

斯托克斯谈到,千禧一代对于中国的好感,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生活的年代刚好是中国经济实力快速崛起的时期。但是年长的人头脑中仍保有冷战时期对于中国的负面印象,所以比较难接受中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角色。

“我们的数据显示,(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人们仍然普遍认为中国会继续快速发展,这使中国的形象得以提升。但这只是因为过去几年中,中国经济的成功故事已经对中国形象施加了强有力的影响。当然,这使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感觉受到威胁,使我们感到紧张。但在世界上其它一些地方,比如非洲和欧洲,民众愿意和赢家站在一起,而中国看起来像一个赢家。”

欧洲不再将人权问题置于首位?

面对不断衰退的经济形势,欧洲国家似乎也开始比以往更加需要中国。

近几年,欧盟不断加强与亚洲国家的交往,亚洲已经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且贡献了约45%的全球经济增长。学界有分析认为,欧盟的关注点正在转向亚洲。

欧盟智库“欧盟-亚洲关系研究中心”(EU-Asia Center)主任弗雷泽·卡梅伦(Fraser Cameron)在接受《外交家》采访时表示,亚洲单中国一家就贡献了35%的全球增长和11%的全球贸易。另外,欧盟意识到在解决诸如疾病、气候变化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上,世界需要亚洲的参与。而且,欧盟是亚欧会议(ASEM)的主要成员以及东盟(ASEAN)在经济和技术上层面的最大支持伙伴。再次,中国、日本、印度以及韩国这四个主要的亚洲国家都与欧盟保持着双边关系。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相比于美国,欧洲国家对于中国的人权问题更加关注,但关注程度随着欧洲经济的衰落逐渐减弱。

斯托克斯对美国之音说:“前几年欧洲都是更关注人权,但从去年开始,我们观察到欧洲人更加担忧中国的经济,以及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虽然有证据显示中国存在对人权、互联网以及其他天赋权利的打压,我们的数据显示至少在美国和欧洲,经济仍排在第一位。而且经济问题对于欧洲人来说越发重要。”

他还表示,尽管中国目前的人权状况堪忧甚至正在恶化,这种趋势并没能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因为形象问题在美国重在经济,而在欧洲则越来越关乎经济,”他说。

习近平领导的中国政府从去年开始更大规模打压异议人士和维权律师群体。虽然截至目前,在数据层面上还未能看出中国形象为其政府践踏人权的行为付出明显的代价,但斯托克斯表示,其潜在影响还需更长时间的观察。

▲自由亚洲电台(RFA)2016年12月30日报道:2016年中国十大人权新闻事件

本台在12月初举行了2016年中国十大人权新闻事件投票,包括法治,环境,人权个案,群体事件,言论自由等方面议题。目前投票结果已经出炉,请看“2016年中国十大人权新闻事件”。

1.雷洋离奇死亡事件

2.聂树斌案改判无罪

3.贾敬龙杀强拆村官被判死刑

4.乌坎再爆流血冲突

5.香港铜锣湾书店五人失踪事件

6.教师维权潮蔓延

7.709大抓捕一周年

8.逾万老兵包围中央军委大楼抗议

9.多位维权人士年末“被失踪”

10.异见人士彭明在湖北狱中猝死

▲英国广播公司(BBC)2016年12月30日报道:英媒看中国:内与外2017年中国的挑战

习近平

《卫报》作者说,2016年经济持续下滑,政治收紧,共产党领袖继续加强国内控制之余,也要分神照管前头的经济乌云。

英国主要报章今天(30日)发表了两则与中国有关的消息。

《卫报》在展望2017年的文章中回顾了今年习近平的施政。文章作者汤姆·菲利普说,习近平在国内迅速赢得掌声,但是他面对着疲弱的经济和国际冲突。

作者说,2016年经济持续下滑,政治收紧,共产党领袖继续加强国内控制之余,也要分神照管前头的经济乌云。

他说,言论自由越来越受到限制,知名活动人士动辄得咎。北京继续不理会国际上要求释放政治犯的声音。

作者又说,在香港,中国解释基本法,取缔两名民选议员资格触发街头抗争,民主活动者指责北京剥夺香港的自治,一国两制被破坏。

菲利普说,2016年对习近平来说是在国内胜利的一年,10月,他获得“核心”的称号。

他分析说,面对来年,习近平头痛的问题包括经济持续减速、特朗普上台、朝鲜问题、南海争端等等。

雷洋案引不满

《金融时报》报道了雷洋案的最新发展。该报发自北京的报道说,今年5月被公安扣押期间死亡的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硕士毕业生雷洋的家属已经接受了北京当局提出的和解补偿,放弃了早前上诉的计划,理由是雷洋的父母承受了太大的压力。

报道说,北京当局极力降低民众对当局执法问题的不满。

12月23日,中国官员宣布决定不起诉五名涉及雷洋死亡案的公安人员,在网上引起了愤怒反应。

该报援引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说:“这是政治决定而并非基于法治。我的所有朋友都非常失望和愤怒,雷洋案反映中国公民的权利不受保障的事实。”

▲德国之声(DW)2016年12月31日报道:德语媒体:2017中美较量才真正开始

川普特朗普习近平

2016年的最后一天,一些德国媒体在聚焦中国话题时将目光投向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和未来的中美较量。有德媒认为,特朗普可能给中国带来大的机遇,但事实真的这样吗?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时代周刊》网络版周六(12月31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的大机会(Chinas gro?e Chance)》。文章介绍,特朗普新的外交政策可能令中国变得更加强大。文章写道,“现在中美经济的情势如何?难道现在是中国要拯救全世界吗,这个被奥巴马曾经称作搭美国顺风车的国家?是的:为了成为国际秩序中的一部分,目前中国领导人似乎在打破美国辛苦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

文章写道,例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很长时间来在中国流传着,这是美国遏制中国的’阴谋论’.现在特朗普宣称,气候变化是’中国的发明’,目的是让美国的经济放缓。对此,中国领导层表示不会停止为遏制全球变暖做出努力,同时中国高层敦促特朗普也应做出同样的努力。”

文章还就世界贸易问题举例说,“特朗普主张具有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倾向的经济政策。……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宣布,我们不能让中国继续强奸我们的国家,并宣称,要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45%的关税。甚至很多他的支持者希望他的承诺不会变为现实,否则可能会引发一场贸易战,这样做会两败俱伤。如果特朗普施加新关税,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可能也会遭到中方的制裁。”

文章作者接着写道,“现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称,开放是区域经济的生命线。官媒新华社庆祝中国和亚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排头兵’.”

作者认为,上述说法可能仍有些夸张。“但未来中国是否实行更加开放,放弃关税保护和对海外市场的倾销,还是个问号。然而鉴于北京国家管控的市场战略,这一问题并非只有美国人担心,欧洲人也感到忧虑。”

作者提问说,就拿TPP来说,如果美国撤出的越来越多,对中国、对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来说这将意味着什么?“刚刚宣布辞职的新西兰总理约翰·基(John Key)曾呼吁,在经济上,中国应扮演新的领导角色。在亚洲,必须有经济上的领导力量,如果美国无法继续扮演这一角色,扮演这个角色的就应该是中国。”

特朗普的错误解读

瑞士德语日报《每日导报(Tages-Anzeiger)》周五也将目光聚焦中美经贸关系。文章开篇便指出,“特朗普说对了,中国的经济政策是给美国的就业机会带来损失。尽管如此,特朗普对此的解读是错误的。”

文章写道,“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宣称,如果当选将对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45%的关税。选举结束后,特朗普还表示,美国财长应在其上任第一天就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而这样做将引发对中美贸易和货币战的担忧。其结果是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美国和中国实行贸易限制措施或展开货币战,这不仅会给两国经济造成困难,还可能对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产生影响,并最终对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文章随后写道,“尽管存在风险,许多美国人认为,特朗普对中国发出的威胁是好事。有这样的想法也不足为奇。过去中国的货币政策确实给美国带来不利影响。但现在,中国的总体经济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若放到几年前,特朗普的经济政策还有意义,但现在却尤其危险。”

作者在解释其原因时引述德国著名经济学家伯格斯腾(Fred Bergsten)的表述称,“2003年到2014年,中国在操纵本国货币。为了让人民币贬值,近十年中国政府每年购买超过3亿美元的美国国债。2014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外汇储备增至约4万亿美元。”这种故意贬值是为了保证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导致了中国对美国巨大的贸易顺差。

中国新的目标变成增加内需。大量购买外汇、让汇率保持在低点已经成为过去式,中国经济开始从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因此,单纯外汇顺差不再是中国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也不再想让自己的货币贬值。特朗普和中国现在拥有了共同利益,都不希望人民币再继续贬值。”

“然而现在,人民币还在继续走弱,不过这一次并不是因为中国领导人蓄意操控汇率,而是一些中国人试图向国外转移财产,……这是对经济转型信心不足的表现。而贬值预期又进一步推动资本外流。”

作者在最后写道,中国政府的所作所为,与特朗普所指责的恰恰相反。“中国政府正在竭力保持其货币不要贬值”。

【民主中国首发】时间:1/1/2017